記者20日從邯鄲市文物保護研究所獲悉,這個研究所日前對邯鄲市區一商住樓槽內發現的遺跡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發現為宋金墓葬和一處戰漢時期聚居區。
據介紹,這次共發掘了2座宋金時期的墓葬和34座戰漢時期的灰坑以及幾處夯土遺跡。墓葬均為帶豎井式墓道的土洞墓。其中,在一幼兒墓中出土了2個瓷塑禽鳥,應該是玩具。一墓主人為女性,出土了1個灰陶雙耳罐、1個白瓷盤和1個銅釵。
據介紹,戰漢時期灰坑的口部形狀包括圓形、長方形和不規則形,坑壁陡直,剖面釜形或袋形。文化層和灰坑中出土的文化遺物可分為陶、瓷、銅、鐵、石、骨等,其中以陶質類為大宗。陶器種類包括盆、甕、碗、豆、罐、量、釘穩、支釘、珠等,其中有較多可復原者。大量瓦片、磚塊和陶器殘片的出土以及發現的包括大量草木灰、紅燒土的灰坑和夯土等遺跡,說明此處為一戰漢時期聚居區。
這次考古發掘豐富了邯鄲市戰漢時期考古和歷史文化研究的實物資料,宋金時期墓葬的發現也為邯鄲市城區變遷的研究提供了有力資料。
來源:新華網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