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染色體揭開曹操身世之謎 并非漢相曹參后代
12月28日,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就定位曹操基因正式發布了研究成果。自2009年起,復旦大學在全國范圍內征集曹姓男子DNA樣本,開展了曹操家族DNA研究。此項課題由復旦大學生物學與歷史學專家合力完成,相關研究成果于12月22日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國際著名學術雜志《人類遺傳學報》上。
作為此次深入跨學科研究的一員,復旦大學歷史系韓昇教授為人類生物學家們提供了可行性研究方案。他介紹,西晉篡位中沒有發生對曹氏皇族的滅族屠殺,表明了曹氏家族的延續性。根據對地方志、家譜、墓志等研究,他們構畫出了在全國版圖上的曹氏分布。再根據線索,到重點地域進行DNA采樣,總計獲得了79個曹姓家系和其他志愿者的樣本上千份。
從8家持有一定可信度家譜的曹氏族群中,實驗室以“Y染色體”為切入點,發現其中6個家族擁有O2-m268的基因類型。據了解,O型Y染色體類型主要集中于東、南亞地區,而O2-m268基因類型實屬罕見,僅占全國人口5%左右。“若假定這6個家族均為假冒,它的巧合概率為千萬分之三。”復旦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李輝說。
實驗室隨后對這6個族群進行了Y染色體DNA的全序列精細檢測。根據李輝解釋,后代將祖先的SNP突變丟失,即在已突變點再一次突變將其還原的概率極小。但是,在遺傳過程中新的突變將在Y染色體穩定片段上的三千萬堿基中隨機發生。也就是說,Y染色體在一代代的復制中將產生差異。據統計,每相距140年,后代間將產生一個差異點。實驗室精細測量了6個族群Y染色體中的五百萬個點,最終證明,這6支O2-m268類型樣本的祖先交匯點在1800年前左右,且家譜上同一支脈的在遺傳上也更接近。“這六個家族很大可能是曹操的后代。”李輝說。
根據從現代后裔推出的Y染色體類型,研究人員發現,曹操并非漢相曹參的后代。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