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佩服寫散文的人,在他們詩化的人生境界中,穿透現實,到處是一片世外桃源,他們可以聞到風的悲傷,樹的憂郁,在他們眼中樹不是樹,風也不是單純的空氣流動,他們總是可以通過這些大家看起來很正常的自然現象,無限超越,向人們呈現理想中的美。我是一個“看山是山”的人,一棵樹,我只會說或高大或矮小,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氣,能凈化空氣,保護地表不被雨水沖刷。我這個“文化視覺”近視到幾乎失明的人,從沒意識到,白樺樹會掉眼淚。
去年10月份,與一位老師去烏蘇林場,夏日的繁華尚留余溫,只是一切都了無生機等待著最后的宣判。途中,路邊一朵紅色的花朵在風中搖擺,周圍是一片枯草。“你看那朵花多妖艷啊,真像吉普賽少女愛絲梅拉達在跳舞,充滿誘惑。”當林場工作人員告訴我,這就是罌粟花時,我終于知道,為什么它的周圍是一片枯草了,它太耀眼了,沒有誰能搶得過它的風頭。這種美的誘惑是極其強大的,強大到很多人愿意接受這種毀滅,一種能引領走向毀滅的誘惑。它像一團火,即便是秋天,它也要用盡最后一絲力氣,完成生命的最后一次絕唱,華麗謝幕。
與罌粟花相比,白樺樹則安靜得讓人心痛,它不為誰開花,不為誰結果,只為自己的愛情而活,白色的樹桿映在湛藍湛藍的天空里,明黃的樹葉,一切都那么協調,它讓每一顆沸騰的心都能安靜下來,接受現實的美好,它站在那里一動不動,像是在等待愛人的歸來。
“9月是白樺樹最美的季節,你們來的有點晚,樹葉都落得差不多了。”同行人對我們沒能看到最美的白樺林感到惋惜。“每個季節都有它的唯美之處,看到白樺林的絕望也很幸運。”老師頗有情調地說。“絕望”一片落葉從樹上掉下來,從哪里得到絕望的信息呢?
在白樺林,老師不斷地尋找已經剝落的白樺樹皮,“這些樹皮可以寫信、寫情書,我上學時一位同學就用白樺樹皮給我寫過一封信。”用白樺樹皮寫信,這是一件聽起來多么浪漫,多么有詩意的事情,“這些剝落的樹皮,是白樺樹清澈的淚滴。”白樺樹象征著圣潔的愛情,據說,二戰期間,兩個相愛的俄羅斯人把名字刻在白樺樹上,發誓他們會相愛一生,戰火燒到家鄉時,男子背上鋼槍遠走邊疆,并與女子相約白樺林,當人們告訴女子,他再也回不來時,女子淡淡地說,他只是迷了路,有一天他一定會重返這片白樺林。女子堅守者自己的愛情,“她時常聽他在枕邊呼喚 ‘來吧 ,親愛的,來這片白樺林’ 在死的時候她喃喃地說‘我來了,等著我在那片白樺林’”樸樹在《白樺林》的MV中以暗色調為主,向人們展示了現實的孤獨與理想的美好,遠山白雪一排白樺樹以及樹下的小木屋,黎明前的天空,漂浮著大團大團的黑云,被夜晚吞噬的村莊,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寂靜,沒有一點聲音,村前那條不知道來自何處又伸向何方的小路,低翔的白鴿,坐在白樺樹下的少女,壓抑、不安、困惑、等待,一切都像一個未知數,等待著可能永遠都不會歸來的歸者。
一直在想,現在還會不會出現這樣動人心弦的愛情故事,有沒有一個女子在白樺樹下用一生的時間去兌現一個諾言,她躺在刻著兩人名字的白樺樹下,漫天的白樺樹葉為她哭泣,為偉大的愛情送行。
一陣風過,成片成片的樹葉脫離枝頭,灑向地面,相互碰撞,相互告別,閉上眼睛,“你聽,白樺樹在哭泣”,證明那些沒有墓碑的愛情和生命 。
來源:新華網 編輯:孫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