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家區內外媒體聚焦大會
小江格爾齊正投入地說唱
新疆和布克賽爾縣第五屆江格爾文化旅游節暨第十三屆那達慕大會開幕式側記
7月的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草原,綠波蕩漾。在賽爾群山腳下,獨特自然景觀的白樺林景區,變換了往日寧靜,處處沉浸在一派祥和節日的喜慶之中。7月25日天還沒放大亮,通往白樺林景區的路上變變得熱鬧起來:遠遠看去,四處不時騰起陣陣煙塵,懷揣著渴望的人們或騎馬,或開著車,或騎著三輪車和摩托車,拖家帶口、扶老攜幼的從四面八方來到這片釋放豪情的綠色草原上。
這一天,新疆和布克賽爾縣第五屆江格爾文化旅游節暨那達慕大會在這里舉行,此節慶活動,以節為契機,以豐富多彩的文化、旅游、體育、民俗等民間藝術活動為主要內容,是一次經濟和文化發展的集中展示。開幕式上江格爾說唱、長調表演、托布秀演奏等歌舞多種活動和民間藝術表演,歡歌笑語聲此起彼伏。節日期間還將有賽馬、摔跤、賽駱駝、民俗特色手工制品展示等活動
齊聚白樺林
文化搭臺,經濟、旅游同唱一曲,展示成就,是此次盛事的一大特色。正如和布克賽爾縣縣委書記薛俊強說的那樣:江格爾文化旅游節和那達慕大會經過歷屆的成功舉辦,活動的內容、形式不斷創新,如今的那達慕大會,既不失傳統魅力,又富有時代氣息,已成為展示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的盛會,已成為弘揚和布克賽爾悠久歷史、燦爛文化,豐富各族群眾文化生活的盛會,已成為宣傳推介和布克賽爾,吸引客商來投資、旅游、觀光的友誼之會,對于促進縣域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這次盛事,和布克賽爾縣各族群眾積極參與,此外應邀前來觀光旅游、考察的遼寧盤錦、安徽代表團等區內外客商、團體,參加盛會人數數千人。53座新搭建蒙古包鱗次櫛比排列著看上去恢宏壯觀,如朵朵蘑菇生長在草原上。
這次盛會,不僅有獨具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還有精美、傳統,琳瑯滿目的民族服飾、手工制品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參賽項目。
演員多,也是今年江格爾文化旅游節和那達慕大會隆重和陣容龐大的體現。據介紹,本屆大會參加的演員有1300余名。
宣傳陣容強大。參與報道江格爾文化旅游節和那達慕大會的新聞媒體有國際廣播電臺、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志社、人民網、中國日報社、新華社、中新社等區內外近30家媒體, 48名記者。
后勤保障有力。在整個活動期間,通訊部門各顯身手全方位服務,電力、醫療等部門熱心服務,極大方便了各方賓客。
盡情放歌,歌唱美好幸福生活
和布克賽爾縣既是歷史上1771年蒙古族土爾扈特部落東歸英雄的故鄉,也是我國三大民族英雄史詩之一《江格爾》的故鄉。詩詞所涉及的歷史區域延綿亞洲、歐洲許多地區和國家。有關江格爾的故事在這里世代傳唱著,那些會說唱史詩《江格爾》的人被稱為江格爾齊,是這部不朽的英雄史詩的保存者和傳播者。
著名的江格爾齊加?朱乃老人,今年已經91歲了,他是2008年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授予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能演唱《江格爾》25章、24萬行,并培養多名弟子,被國際史詩學會主席、德國波恩大學教授卡爾?約瑟夫稱之為“當代傳唱《江格爾》史詩的杰出代表,是大師級的民間藝人”。
在開幕式現場,身穿節日服裝的他,正被一群民間藝人簇擁著,極為惹眼。加?朱乃老人告訴記者,他這次參加本屆的江格爾文化旅游節暨那達慕大會,把自己在內蒙古上農業大學孫女也帶來了,其余的都是自己的弟子,最小的只有7歲。他回憶說,他們的祖先土爾扈特部東歸之前,有6代人傳唱《江格爾》,東歸之后,已有9代人傳唱《江格爾》,他的爺爺和父親都會唱《江格爾》。現在他又傳唱給自己的孫子輩了。
人們敬仰這位年事已高的傳唱者。感受著文化瑰寶帶來的震撼,一位在場觀眾激動地說:“江格爾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藝術,也是各民族的文化藝術,有了這樣的老藝人,我們的文化會得到更好的發揚和繼承。”
據介紹,目前史詩《江格爾》已申報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同時,通過搶救、保護老藝人、老歌手,建立項目傳承基地、傳承示范點(村、戶),把該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蒙古族長調民歌和托布秀爾音樂等采取民間藝術示范教材、民間藝術展示等多種手段得到保護。
在本次的江格爾文化旅游節暨那達慕大會上,其聲勢宏大,群眾參與性極強。參加這次大會的有上江格爾說唱、長調表演、托布秀演奏等歌舞多種活動和民間藝人1300余人,僅江格爾說唱的老、中、青江格爾齊就有50人。他們激昂、投入的說唱贏得了觀眾陣陣掌聲和喝彩。
據了解,和布克賽爾縣從2012年春季學期開始,在全縣15所中小學校啟動了特色學校建設,結合本校實際搞好特色學校創建工作,打造“一校一品”。城關小學的“薩吾爾登”、第一中學的馬頭琴彈唱、查干庫勒鄉學校的蒙古長調、那仁和布克牧場學校的“江格爾說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