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下午,記者從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改委獲悉,作為國家重點農業項目,也是全國唯一單一農作物基地項目——新疆優質棉基地建設項目前期工作歷史4年,2012年9月底,國家發改委批復項目可研報告并下達投資計劃,兵團投資計劃在10個工作日下達,目前已正式拉開序幕。該項目連續四個5年計(規)劃得到國家大規模資金支持,體現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對新疆優質棉基地工作的充分肯定。
2012年——2015年,項目總投資71500萬元,其中中央預算資金50000萬元。
據新疆兵團發改委副主任閆海燕介紹,新疆具有得天獨厚的光熱資源優勢和水土條件,棉花纖維長、色澤好,是國家重要的優質棉基地和長絨棉生產基地。新疆兵團現有播種面積1680萬畝,2012年棉花種植預計830萬畝,單產166公斤,機械采收面積預計超500萬畝。棉花種植及天山南北植棉團場110個,占兵團團場總數的63%,棉花產值占兵團農業總產值的55%,農一師、三師、五師、八師棉花產值占種植業產值的比重超過70%;職工家庭收入、兵團農業利潤的50%以上與棉花產業有關,銷售額占兵團商品銷售總額的42%。
棉花在兵團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兵團農業經濟發展和職工收入依存度最高的產業。
自“九五”以來,在國家大力支持下,進行了三期棉花基地建設,使兵團棉花產業上了三次大臺階。
“九五”期兵團實施了40萬噸商品棉基地建設項目,以擴大種植規模、增加總產量為目標,加強農田水利、低產田改造、開荒等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完成總投資30.83億元,其中國家撥資金3.33億元。棉花種植面積較“八五”末增加50%以上,單產突破100公斤大關。
“十五”期間,兵團圍繞50萬噸優質棉基地建設,以提高質量、提高單產為目標,重點實施了品質優化、無公害植保、節水灌溉與科學施肥和農業技術服務體系等五大工程,完成總投資5.82億元,其國家撥資金2.5億元,單產140公斤,初步實現了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過程,棉花綜合生產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十一五”期圍繞提高品質,增加效益,重點實施了三級種子體系、技術綜合服務體系、高標準棉田等三大工程,完成投資5.2億元,其中國家撥資金2.5億元。
總的來看,“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間,新疆和兵團優質棉花基地的建設,極大地促進了兵團棉花產業跨越式發展。經過十余年的快速發展,兵團優質棉基地建設區域布局不斷優化,科技含量顯著提升,集采棉區的新的進展,棉紡工業穩步發展,購銷及儲運得到改善,棉花公檢力度不斷加大,為“新疆棉”在國內外市場贏得了信譽。
截至目前,全兵團軋花廠累計公證檢驗棉花89.2萬噸,預計全年公證檢驗棉花率接近100%。
據記者了解,“十二五”是兵團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工業新型化和建設屯墾戍邊新型團場的重要時期,也是兵團經濟由農業經濟為主導向三次產業協調發展轉變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作為既是農產品又是工業原料的棉花,仍是兵團經濟實現快速發展和來與生存的重要資源。“十二五”兵團優質棉基地將在鞏固、完善和提高前三期的建設成果的基礎上,實現再一次的突破和提升。
閆海燕告訴記者說,“十二五”棉花基地建設發展的總體思路是緊緊圍繞我國棉花安全戰略目標,按照“九五”做大、“十五”做優、“十一五”做強、“十二五”作精的建設思路,加強鹽堿地改良和標準化棉田建設,進一步完善基地生產水平,以良種產業化配套改造工程、標準棉田建設和機采棉配套設施為重要建設內容,重點解決棉花育種科研能力不強、中產田比例高、棉花生產勞動力季節性緊缺和勞動力成本過高等突出問題,降低生產成本,降低地膜殘留量,改善和維護棉田生態環境,提高棉花品質和抗風險能力,確保我國棉花戰略安全。
通過“十二五”優質棉基地建設,配套完善棉花生產體系,全面促進優質棉生產,努力實現“產量高、品質優、效益好”的目標,兵團優質棉花基地種植面積穩定在750萬畝、平均單產達到173公斤/畝,總產實現130萬噸。棉花的整體品質達到國際水平,部分棉花類型的品質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據悉,新疆兵團下一步工作重點放在抓好高效穩產棉田建設,機采棉配套設施和育種和良種產業化,抓好廢舊地膜回收技術示范,加強項目管理上,將不斷創新技術、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棉花綜合效益,實現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標準化生產,力爭棉花品質達到國際水平,使兵團棉花生產再上新臺階。(記者 毛衛華 詩涵)
實習編輯:范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