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深圳文博會安徽展區,高2.5米,重1.5噸的大型根雕藝術品《生死相依》,吸引了眾多觀眾和它親密接觸。這個根雕藝術品正面像一個老爺爺,大部分由樹根自然形成,由于體積太大,搬進來時還拆了展區的門。(資料圖片)
新疆網訊(記者劉盼報道)一切大數據都在展示中國文化產業在過去10年的驚人發展。從2004年到2014年,從篳路藍縷發展到 “中國文化第一展”,深圳文博會的這10年,同步見證了中國的文化繁榮發展與軟實力不斷提升,也見證了中華民族文化強國夢的實踐。這十年間,最震撼的瞬間只存留于照片以及見證者腦海中逐漸變淡的記憶中;這10年間,最炫目的展品早已被它的主人束之高閣。
然而這一次,號稱“史上最華麗深圳文博會精品”將空降烏魯木齊,在12月5日開幕的第二屆新疆絲綢之路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集中亮相,所以,觀展者有眼福啦,這10年間深圳文博會那些曾經占據各大媒體重頭版面的精品,將匯聚一堂,讓您真正享受到“十年恍如一日”的穿越體驗。
精心挑選63 件“ 國寶級”作品來疆
深圳文博會是我國唯一一個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的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博覽和交易為核心,全力打造中國文化產品與項目交易平臺,促進和拉動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積極推動中國文化產品走向世界,被譽為“中國第一展”。
作為一名新疆人,一名烏魯木齊人,地處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絕對有底氣預測:“一帶一路”會以絕對優勢入選2014年中國十大熱詞之一。深圳文博會主辦方正是嗅到了這個千載難逢的先機,此次帶了精心挑選出的63件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力作來疆,“我敢保證,每一件都是出自上帝之手。”
10年來,在深圳文博會上亮相的展品何以百萬計,要從中挑選出精品,實在是一件令人撓頭的事。“在本屆展會上,我們將重點推介在深圳文博會平臺中成長起來的優秀產業項目、優秀企業及大師級工藝美術類作品。涵蓋端硯、玉雕、牙雕、木雕、骨雕、工藝陶瓷、鈞瓷、朱泥壺、石灣陶塑、錫器、內畫、繡品等眾多種類。每件作品均出自歷屆深圳文博會參展的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之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丹說。
縱觀此次展品名錄,從作者到作品,都堪稱“星光熠熠”,隨便拿出一件都算是“國寶級”。
拍賣行業的人都忘不了,2005年12月,在廣東畫院舉辦的當代名家端硯珍品拍賣會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黎鏗的“端溪老坑清風硯”、“端溪盛世龍騰硯”等珍品共以100多萬元高價成功拍賣。9年過去,隨著這位大師的技藝日漸爐火純青,藝術價值不斷上漲,他的作品更是難得一見。有幸的是,咱們烏魯木齊市民這次可以近水樓臺先得月,在本屆新疆文博會上,得以一見黎大師作品的真身——鼓硯。
柴慈繼,業內人士都知道,他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說不上是資格老的,但絕對是極富特色的。他的作品很“新”,在傳統中融匯著濃厚的現代氣味,并充分將現代雕塑技法與古典創作模式結合起來,以一種全新的構圖方式和構圖比例勾勒人物形象。
說到牙雕,就不能不想到骨雕,而國家雕刻藝術高級技師張民輝的名號,在藝術界和收藏界那都是響當當的。他以一把出神入化的刻刀,創造了牙雕和骨雕藝術新視覺。這一次,深圳方一下子就帶了張民輝的10件巨作,比如“錦上添花”、“江山多嬌”、“花好月圓”、“荷韻悠揚”等。
除了這些,周金秀的湘繡、謝華的朱泥壺和紫砂壺、賴慶國的錫器、張汝財的內畫……中國傳統技藝與當代工藝美術激情碰撞,火花,就在本周五開展那天開始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