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峪溝、坎兒井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成為吐魯番地區2015年工作重要議程,預示著這兩個項目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籌備工作開始。
3月16日,吐魯番地區文物局局長王霄飛在電話中表示,按照國家文物局的要求,吐峪溝將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的擴展項目,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的項目點,一同申遺。
另外,在新疆已存在兩千多年的古老農業水利設施坎兒井,將作為獨立項目進行申報。
“申遺籌備工作已全面展開,我們要做好前期準備,爭取盡快讓這兩個項目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王霄飛說。
記者了解到,2月中旬吐魯番地區召開的吐峪溝、坎兒井申遺工作座談會上,將吐峪溝、坎兒井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提上吐魯番地區2015年工作重要議程。座談邀請了國內申遺方面專家,從吐峪溝、坎兒井申遺的意義、價值地位,申報時間,吐峪溝、坎兒井的交通路網體系、水資源環境作用及特點等幾方面進行了探討。
據悉,2009年至今,吐魯番地區先后完成了吐峪溝保護加固一期、二期工程,投入資金約400萬元,計劃今年啟動吐峪溝石窟寺核心區景觀建設;累計投入資金7000余萬元,先后開展并完成了坎兒井一至四期保護利用工作,加固維修108道坎兒井。目前,五期工程已全面鋪開,計劃維修加固坎兒井15條。通過資金和技術投入,使得吐峪溝和坎兒井保護再上臺階。
2014年,由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世界文化遺產,其中新疆有六處遺產點,分別為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克孜爾尕哈烽燧、克孜爾石窟、蘇巴什佛寺遺址、北庭故城遺址,它也是我國首個跨國聯合申報世界遺產的項目。(鞏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