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手機軟件‘污染地圖’上看見有企業在超標排放,可以對這家企業進行投訴嗎?”近期,烏魯木齊市12369環保熱線頻繁接到市民用一款名為“污染地圖”的手機軟件進行投訴。
18日,記者在向烏市環保局求證中了解到,由于該“污染地圖”數據來源還不是很明晰,環保部門只能將其作為舉報企業的參考線索,還不能將其作為執法的依據。
“第一次打開‘污染地圖’的時候有些驚訝,根本不知道身邊居然有這么多企業在排污。”市民劉強說,點開每個企業的圖標后,還能看見企業具體的排污數據,“還好看完各企業的排污情況后,僅有兩企業在超標排放,多數企業的污染物排放都是達標的”。
記者打開該軟件看到,“污染地圖”確實顯示有烏市十幾家企業的排污數據,數據內容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三項污染物實時監測數據,排污達標的企業地圖在用“深藍色”圖標標注,未達標的企業在用“紅色”圖標標注。
根據軟件標注,記者看到在12日至13日,烏市有兩家企業排污不達標,分別是新疆眾合股份有限公司(甘泉堡)和兗礦新疆煤化工有限公司兩家企業。數據來源是當地環保廳(局)污染源在線監測數據發布平臺。
18日,烏市環境監察支隊投訴科科長李敬陽說,3月以來,12369環保熱線頻繁接到市民根據“污染地圖”投訴這兩家企業,“我們已經告訴投訴市民,環保部門一直對這兩家企業進行整改和監管。”
“我們下載該軟件研究發現,這款軟件的排污數據存在更新不及時、數據跟環保部門數據出入較大等情況。”李敬陽說,有的數據兩三天才更新一次,有的數據和環保部門在線監測數據不符甚至差距很大。
李敬陽說,由于“污染地圖”中的數據來源還不明晰,目前,烏市環保部門只能將其作為參考線索,對舉報的企業進行現場核實,還不能將其作為查處企業的執法依據。
李敬陽說,市民如果想了解企業的排污情況,可以登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保廳網站上的“自治區重點監控企業自行監測信息發布平臺”,烏市周邊重點監控企業的廢氣、廢水、污水處理廠的實時監測信息均有顯示,市民可以據此對企業的排污情況進行監督。(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