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記者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上了解到,2015年新疆將全面啟動縣級公立醫院改革,進一步推動破解“以藥養醫”困局。
據了解,新疆共有縣級公立醫院82所,其中國家級和自治區級試點醫院51所。目前,試點醫院的改革工作已全面展開。“各試點縣級公立醫院在破除‘以藥養醫’瓶頸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這為新疆全面啟動縣級公立醫院的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委員、教科文衛工作委員會主任阿不都薩拉木·吾買爾說。
縣級醫療服務能力明顯提高
阿不都薩拉木·吾買爾介紹,這兩年,新疆不斷加大對縣級公立醫院的政府投入力度。政府共投入125888萬元完成了82個縣級醫院標準化建設項目,強化了內涵管理和人才隊伍建設,其中81個縣級醫院通過二級甲等醫院評審,縣級醫療綜合服務能力明顯提升。
“比如伊寧縣通過整合資金,新建了建筑面積4.1萬平方米的標準化醫院,并配套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人才,利用‘地方糧票’解決了人員編制,縣城醫療機構的診治率由醫改前的不足60%提高到目前的88%。”阿不都薩拉木·吾買爾說。
現在新疆已經織起了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安全網,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已經超過了1747.12萬人,基本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城鄉居民醫保各級財政補助標準今年已提至每人每年390元。新農合覆蓋率達到99.78%,住院補償報銷比例逐年提高。去年,新農合住院補償報銷比例達到60.45%,群眾就醫負擔明顯減輕。
試點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近三年來,新疆各試點縣醫院藥占比普遍比改革前出現較大幅度下降,醫院收入結構發生了變化,靠賣藥維持醫院運行的狀況有所改變,這也為下一步破除‘以藥養醫’瓶頸奠定了基礎。”阿不都薩拉木·吾買爾說。記者了解到,伊寧縣醫院藥占比已降至32%;新源縣醫院近年藥占比始終控制在38%以下。部分試點縣還成立了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由縣領導牽頭將各相關部門職責進行集中和協調,形成合力;有的縣還成立了理事會,通過不同形式的探索,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建立無疑也大大減輕了群眾用藥負擔,基本藥物價格比改革前下降了30%左右。新疆12個國家級試點縣實施了藥物零差率銷售政策,國家為每個試點縣下撥了“以藥補醫”資金300萬元。目前,全區除阜康市外的11個國家級試點縣均已取消了藥品加成,就醫群眾初步得到了實惠。
針對新疆地廣人稀、優質資源不足、分布不均衡等問題,新疆還大力推行遠程診療,特別建立了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自治區人民醫院兩個遠程會診中心,覆蓋全區250余個醫院開展遠程會診,實現了縣縣通,并逐步拓展延伸到鄉鎮,全區累計會診病例已經達到11.5萬余例。遠程診療的開展,使全疆老百姓,特別是邊遠地區群眾就近就能得到高水平的醫療服務。
多問題制約改革步伐
阿不都薩拉木·吾買爾說,國家對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工作有時間表,2012年啟動了第一批試點縣,去年啟動了第二批試點縣,今年全面推開。不可否認,試點縣改革雖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面臨諸多資金、人才等體制、機制方面的問題。
自治區雖然確立了縣級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后按70%、20%、10%的比例由價格調整、財政補助、醫院消化的補償方案,但目前各縣(市)因財政自給能力不足等原因,尚未完成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尚未形成科學合理有序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如何建立切實可行的財政補償機制已經成為公立醫院改革的“瓶頸”。
“還有就是新疆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缺乏內在動力。”阿不都薩拉木·吾買爾說,當前新疆公立醫院的日常運行成本支出均按照市場化機制運作,比如人力成本支出方面,目前大多數公立醫院自聘人員基本與在編人員持平,實行同工同酬,而政府只承擔在編人員固定工資的70%左右,工資的其余部分,如津貼補貼、績效工資等均需依靠醫療業務收入來彌補。為保證醫院的正常運轉和發展,醫院趨利性現象嚴重,醫院從規模擴張型走向質量效益型缺乏內在動力。
另外,醫療資源分布不合理、發展不均衡,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嚴重缺乏等因素也在影響著新疆縣級公立醫院的改革步伐。
建立可持續發展新機制
阿不都薩拉木·吾買爾表示,按照自治區安排,今年所有參與改革試點的公立醫院都要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由此減少的合理收入,通過理順醫療價格、增加政府投入、醫院挖潛節約等途徑予以補償。“這就要注重體現醫務人員的技術勞動價值,通過提高技術與服務水平提高收入,而不是靠賣藥提高收入,真正把醫務人員引導到提升服務水平上來,”阿不都薩拉木·吾買爾說,“同時,還應該同步出臺價格調整與醫保支付財政補償政策,通盤考慮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抓緊建立堅持公益性、調動積極性、公立醫院可持續發展的新機制。”
阿不都薩拉木·吾買爾建議,還要通過推動公立醫院管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提高公立醫院的科學管理水平。要推進管辦分開,落實公立醫院自主權,構建醫院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分立、相互制衡的新機制。同時,醫院也要加強內部運行管理,改善就醫環境,通過引進人才、改善硬件條件、對口支援等措施,加強臨床重點專科建設,提升縣級醫院醫療技術水平,使縣域內常見病、多發病能夠在縣醫院得到規范化的診療,保證縣域內就診率提高到90%,基本實現大多數疑難病能夠確認,重大疾病和急危重癥能夠得到及時、有效治療,讓各族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改革的新變化、新氣象。
阿不都薩拉木·吾買爾說:“公立醫院改革不是哪一家哪一個部門的事,它需要多個部門共同配合,對影響公立醫院改革的政策和指標,如人員編制、職稱評定等進行修改和調整,給公立醫院改革提供良好的條件。”(張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