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10點烏魯木齊東山公墓迎來祭祀高峰
清明節祭祀,寄托了對已逝親人的哀思,可不同的祭祀方式,折射出祭祀人群的文明程度。
傳統祭祀:紙灰滿天飛 日清垃圾超10噸
3月39日,烏魯木齊市東山生態園(公墓),通往東山公墓的道路兩邊,出售祭祀物品的小攤販已經全部被規劃到了統一地點售賣,但是祭祀的人群遠看非常壯觀。
當記者來到祭祀用品買區,“來我這里買,這里什么祭品都有。”在一攤位前,小攤販伸手向記者招呼。
在一些攤位前除了常規的黃紙、拉花、金元寶和冥幣外,還有一些別樣的祭品,如“麻將”、“別墅”、“香煙”等。更讓人“大開眼界”的是,紙糊的“iphone”和“ipad”也成了祭祀品。
“清明節本來是后人對逝去親人的一種哀思祭奠,但這些‘奇葩的祭品’已經讓清明變了味。”前來祭祀的市民張先生感慨,什么“護照”、“洋冥幣”,說到底就是一種攀比心理,與其用“一把火”污染環境,不如生態文明祭祀。
“這兩天,由于祭祀人數不斷增加,我們清理的垃圾已經超過50噸,日均超過10噸。”東山公墓的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在東山公墓園區,記者放眼望去,四處都有焚燒祭品后留下的煙霧和紙灰,有的供品也散落在小路上,一些舊的“花盆”也被隨意地丟在樹溝內。
“這些祭品,晚上還會招來了很多老鼠和野狗。”東山公墓一位保潔員告訴記者,這幾天,公墓的40名保潔員雖然每天12小時不停清掃,仍然忙不過來。
“今年祭祀規定禁止放鞭炮,但是還是有許多市民在祭祀時燃放鞭炮,不僅污染環境,還容易引發火災,也望市民能夠文明祭祀。”東山公墓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文明祭祀:選擇途徑多 接受人數少
“今年不讓放炮,我用鞭炮和黃紙換了三枝鮮花和祈福帶,在紅絲帶上寫下思念親人的話語,我們應該倡導生態文明祭祀。”3月29日,前來東山公墓祭祀的李女士說。
記者了解到,烏魯木齊市殯葬中心大力推行“時空信箱”、鞭炮換黃菊、網絡祭祀、“真情難忘祈福飛揚”的祈福帶祭祀等文明祭祀活動,尤其是今年新推出的祈福紅絲帶祭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據烏魯木齊市殯葬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從3月28日至29日,該中心共兌換鮮花近600多支,時空信箱110封,贈送紅絲帶一千多條。
網絡方便了大家的生活,網絡祭祀也逐漸被市民認可。打開烏市殯葬服務中心網站,右上角顯示著“網上祭祀”四個大字,市民點開后,可以為親友建立電子墓地或紀念館,留下對親人的祝福。
據烏魯木齊殯葬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這是新疆首家網上祭祀平臺——紀念陵。這種網絡祭祀簡單易行,樣式繁多,現實世界里的上香、獻花等在網上也能實現,符合當今“低碳、環保”主題。不過,很多市民對于網絡祭祀還存有顧慮,感覺比起在墓前進行祭拜,網上祭祀使孝心和誠意都打了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