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搶抓“絲綢之路旅游年”新機遇,2015年,昌吉回族自治州全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旅游創新區”。
為大力探索創新旅游工作,昌吉州委托中國科學院對昌吉州第三產業發展、旅游品牌建設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委托中國旅游研究院完成了旅游規劃布局,明確了昌吉州的旅游定位:世界絲路文化核心體驗區(新疆旅游新門戶)、新疆旅游第一站(首善首站—新疆昌吉)。
隨著北庭故城遺址成功申報為“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昌吉州成為新疆首個世界文化遺產、自然遺產“雙遺產”地州,天池景區創建為全疆唯一的新疆名牌旅游景區,江布拉克國家5A級景區創建工作步伐也不斷加快,昌吉州旅游品牌建設大步邁進。作為新疆地標性建筑和第一處展現多元民族文化的大舞臺,新疆大劇院于2014年9月主體竣工,絲綢之路文化藝術中心落地,為西域旅游文化建設增添了濃重的一筆。
當前,昌吉州旅游業正逐步從觀光游向休閑游、體驗游轉變,從團隊游向自駕游、自由行轉變,從疆外游客為主向疆內外游客并重轉變,逐漸實現旅游行為普遍化、旅游生活日常化、旅游消費個性化,不斷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旅游消費需求。各縣市旅游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推出了一系列極具本土文化地域色彩,又能代表昌吉州歷史人文特色的旅游休閑產品,有效提升了地方知名度。圍繞“烏昌石城市群”城市近郊休閑度假基地,旅游示范鄉鎮、旅游示范村、星級農家樂的游客服務能力和服務品質顯著提升;冰雪旅游、天池景區、天山國際滑雪場、古海溫泉冬春旅游對游客的吸引力顯著增強;農業采摘體驗游和特色酒莊(酒堡)等旅游新業態也在不斷推進。
2014年以來,昌吉州以打造“環游天山—千里黃金線”為抓手,不斷加強烏昌吐三地州深度合作、融合發展,共推出旅游線路產品20余條,沿線景區(點)已從中受益。為做深做強旅游產業,擴大旅游產品內涵與規模,今年昌吉州將不斷加快推進旅游產業融合發展,促進旅游業與相關產業由“互動共生”向“互為支撐、融合共贏”轉化。
作為“創新區”和“試驗區”,昌吉州旅游業將以全新的面貌和姿態應對機遇和挑戰。完善昌吉州旅游聯合營銷中心已提上日程,以旅游協會改制入手,建成咨詢服務、行業監管、營銷推廣體系,形成州、縣市分級的數據中心和企業互動平臺;推進西域旅游公司上市,探索組建新疆(昌吉)旅游文化投資(集團)公司;打造智慧旅游服務平臺,通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開展旅游管理、旅游營銷和旅游服務等線上工作,實現旅游智能化,讓游客與網絡實時互動、自由選擇,為游客提供全面體驗;在全疆率先編制旅游衛星賬戶,健全旅游統計指標,運用大數據科學準確評估昌吉州旅游行業的發展現狀,為今后旅游規劃及旅游政策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據。(毛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