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新疆正疆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注冊成立,該公司主要業務是把新疆的煤炭賣出國門。在這個時間節點成立貿易公司,顯然,這個新興企業已經“嗅”出了新疆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上的商機。
中亞貨運班列的常態化運行使新疆向西運輸的道路愈加暢通,這讓很多企業充滿了期待?!耙粠б宦贰币活^連接著東亞經濟圈,一頭連接著歐洲經濟圈,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新疆無疑蘊藏著巨大的潛力。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借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的東風叩響國際市場的大門。
企業熱情無限
霍爾果斯義烏國際商貿城將于4月18日試營業,而不久前為配合該商貿城運營的霍爾果斯義烏國際商貿城國際物流配送中心已先期運營,并分別在浙江義烏市、海門市設立了兩個分部。得知新疆被確定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時,霍爾果斯義烏國際商貿城副總經理陶彬強很高興,他說:“我們將全力打造一個城市物流配送產業的全鏈接平臺,從而迅速擴大霍爾果斯義烏國際商貿城國際物流配送中心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新疆國際商貿城電子商務發展部部長趙輝也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對于新疆企業來說是不可多得的機遇。新疆國際商貿城在建立“絲路購”、發展邊境貿易、推動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以及擴大外匯交易幣種和交易量等方面都能有很好的建樹。“我們將借中亞國家的市場優勢、財稅扶持政策等,依托國內成熟市場的經營實力和經驗,擴大和深化中國企業及產品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在國內積極打造電子商務平臺,在實現自身跨越式發展的同時,助力我區以及內地中小企業的名優產品‘走出去’。”趙輝說。
美克投資集團已經開始著手研究從疆內經過抵達歐洲的3條鐵路路線。該集團董事長馮東明認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過程,可以發現很多的機遇,企業要結合自身的優勢去把握,“新疆本地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大潮中要有領跑者的姿態,給內地企業起到示范與拉動的作用?!彼f。
野馬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強認為,對新疆來說,最大的商機就是中亞各國基礎設施建設?!艾F在很多工程開工,需要設計、施工、物流運輸等多方面人才及設備,而新疆因其特殊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政策優勢,在這個熱火朝天的戰場有了諸多‘優先權’?!标悘娬f,兩年前,公司就開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做準備,還專門成立了以國際工程咨詢承包為主的業務部門,負責國外工程市場的總承包和咨詢工作?,F在他們正和國內大型施工、設計企業抱團承接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口岸借機發力
絲綢之路經濟帶打通的是一條“新疆—中西亞—歐洲”的國際經濟貿易大通道,口岸作為中國向西開放的最前沿,具有不可替代的節點作用。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大發展的背景下,各個口岸也迎來了自己發展的黃金時期。
巴克圖口岸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孟文麟說,受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的利好影響,巴克圖口岸邊境貿易客戶人數、進出口貨物總量、通關效率、旅客人數以及邊民互市人數都有顯著提升。尤其是進出口貨物總量,由2013年的114600噸上升到2014年的184300噸,同比上升了60.8%。不僅如此,巴克圖口岸作為農產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在受“一帶一路”戰略利好影響下,通關的農產品種類變多了,數量增大了,來咨詢農產品進出口事宜的企業也明顯增多了。
“巴克圖口岸與哈薩克斯坦接壤,毗鄰哈薩克斯坦與俄羅斯近10個工業城市將近3000萬人的巨大市場。‘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充分調動了巴克圖口岸原有的資源優勢和潛力,吸引了更多從事邊貿、建材以及其他行業的企業落戶這里,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建設添磚加瓦?!泵衔镊胝f。
在位于中哈邊境的巴克圖—巴克特口岸,這樣的場景十分常見:車窗上貼著中哈雙方認證的農產品“綠色通道”標志的車輛,在口岸來來往往地享受著快捷通關,產自中國的一車車新鮮果蔬順著口岸公路被送到哈薩克斯坦境內。
巴克圖—巴克特口岸的“綠色通道”,是中國與周邊國家首個農產品“綠色通道”。自“綠色通道”開通以來,貨物在口岸停留時間大大縮短,既保證了果蔬的新鮮品質,也降低了成本。塔城地區新鮮果蔬的出口量更是直線上升,為當地農民增加了不少收入。
巴克圖—巴克特口岸中哈農產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的運行,是塔城地區把握“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并結合自身區域優勢所做出的實質性舉措?!敖Y合口岸優勢,抓住歷史契機,塔城從昔日的‘口袋底’轉變成為向西開放的前沿?!彼堑匚瘯洀埐┱f。
剛剛從福建招商引資回來的都拉塔口岸管委會主任劉建林深有感觸地說:“都拉塔口岸毗鄰的中亞國家近幾年經濟快速增長,各類商品需求旺盛,特別是對中方輕工業產品依賴極強,而都拉塔口岸的出口加工業尚處于空白。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上,都拉塔口岸承接內地產業轉移優勢明顯?!?/p>
新的增長點呼之欲出
“一帶一路”戰略為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注入了新鮮血液,而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更為新疆的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指明了方向,同時為這片潛力巨大的土地帶來了更多商機,不少企業也開始制定規劃,描繪未來的發展藍圖。
此前,我區各相關部門也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做出不少構想,甚至早已付諸行動,以國際貨運班列為例,僅去年一年新疆就運行了58列西行國際貨運班列,打通了“走出去”的路。
一直以來,不少專家認為新疆工業水平與內地相比有差距的原因之一就是“走不出去”和“請不進來”,而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恰好能結合沿線各國的優勢資源,同時能夠承接內地產業轉移,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注入強心劑。
“目前,霍爾果斯義烏國際商貿城試營業已進入倒計時,更多的投資者正翹首以待。”在霍爾果斯義烏國際商貿城董事長金興忠的眼中,一幅商機無限、國際貿易熱鬧往來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該商貿城一期項目經營內容涵蓋服裝鞋帽、輕紡布藝、文體辦公、洗化用品等15萬余種,目前已完成投資6.5億多元。該項目建成后將成為新疆最大的商貿采購中心,能更好地促進中亞、西亞以及東歐國家與中國的進出口貿易發展。
去年,奎屯保稅物流中心運營,并將打造五金機電、建材家具、汽車零配件、農資農副產品等貨物出口集散中心及中亞各國食品、紅酒等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等設想付諸實際,這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新疆進出口產品的類別,同時也吸引了一批“小而精”的成長型企業落戶,這為新疆培育新的增長點添了一把力。
新疆社科院新疆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曹茲綱認為,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步伐的加快,對于加速承接內地優勢產業等方面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企業應該順勢而為,在新一輪投資熱潮中創造更大價值,尤其是結合新疆優勢做大做強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業。(記者王玉召陳冠錦張瑞麟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