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報訊(記者李冬妹報道) 5月20日,新疆昌吉市昕北新胡楊生態園里,綠樹弄影。這里又迎來農家樂經營的高峰期,烤肉師傅阿里木江·吐買提忙著為客人將金黃的烤肉裝入盤里。今年1月至4月,昌吉市接待游客80.1萬人次,同比增長17.7%,收入6.7億元,同比增長28%。這在全區范圍內來說是一個亮點。說到昌吉,人們對它的印象有美食一條街、農家樂、近在咫尺的綠色田園等。那么,這座田園都市該如何發展旅游?
“昌吉市發展旅游最大的優勢,就是背靠烏魯木齊、昌吉回族自治州兩大市場的客源優勢了。”昌吉市旅游局副局長李曙光告訴記者,烏魯木齊市蘇州路西延、烏昌大道、烏奎高速和規劃中的中北外環都加強了昌吉市的交通優勢。
游客來了做什么?昌吉市首先考慮的是打造鄉村游。這里是新疆農家樂的發源地,2003年自治區農家樂現場會和2007年全區鄉村旅游現場會都在這里召開。目前,有農家樂76家,星級農牧(漁)家樂35家。
“旅游有吃住、觀光、深度休閑度假三個層次,隨著旅游需求的不斷變化,人們對旅游的追求正向體驗式、追求精神享受的深層次旅游轉變。”李曙光說,2012年—2014年昌吉市每年拿出100萬元用于鼓勵農家樂提質增效,農家樂不再只是大盤土雞、大盤肚,而是獨特的菜品、如畫的鄉村環境和進入自然田園的深度體驗。今年,昌吉市將推進4家農家樂進入三星級,鼓勵原有星級農家樂升星。
今年,昌吉市還拿出100萬元作為旅游品牌創建獎勵資金,除了星級酒店提升外,最重要的是發展工業旅游。
“麥趣爾已經打造了工業游,特變電工、笑廚、托美托、倉麥園等一批企業正在創建工業游,也是我們重點打造的對象。”李曙光說。
但和其他地區相比,昌吉市的景點、農家樂、酒莊、工廠散落各處,集中度差,像灑落一地的珍珠。如何串珠成鏈?
特變電工、文博中心、恐龍館、杜氏旅游等一批景點被列為城市精品線路重要景點,城市休閑文化游、觀音尋根游、工業觀光游、酒文化品鑒游、鄉村特色游等8條精品線路正逐漸成形,借助周邊旅行社的組織,休閑度假一二日游正悄然興起,形成昌吉市旅游第一條珠鏈。第二條珠鏈則是鄉村旅游標識導引體系的建立。
目前,昌吉市旅游局已邀約3家廣告公司做方案,建立從烏市、五家渠等地進入昌吉市各鄉村景點、農家樂、工業游的道路標識指示牌,方便自駕游游客曲徑通幽。“在田園中暢游,通過參觀、體驗認識產品,滿載而歸。”李曙光說,這是設想的第三條珠鏈,昌吉市有7家小產量酒莊,六工鎮十三戶村的鮮食玉米、大西渠的桃子、榆樹溝的無公害蔬菜,將景點與農副產品組合,就可能拉動鄉村產品的銷售和產業鏈的升級。目前,正在建設的昌吉物流園和幾大物流企業落戶昌吉,則為農副產品的即時配送提供了無限可能。
餐飲、鄉村游、工業游解決的是昌吉市旅游的現實問題,而這幾年對觀音文化的發掘、打造則是為了締造旅游的文化內核,為昌吉市旅游的長遠發展布局。“我們出了幾本關于觀音文化的書和光碟,引進投資商投入1.3億元建設的觀音民俗文化產業園的主體也接近完工。”李曙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