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解放思想,深化開放、改革,以敢闖敢當的特區精神,堅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實施更加主動的開放戰略,開放一切可以開放的領域,開拓一切可以開拓的市場,根據國家的要求,把海南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和我國立足亞洲、面向世界的重要國際交往平臺。”
中國科學院近期發布《中國科學發展報告2012》。這份報告顯示,正在建設國際旅游島的海南,雖然經濟總量并不大,但GDP質量、GDP質量增速、區域環境友好指數等多項科學發展指標均名列前茅。
海南省委書記羅保銘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科學發展觀指引海南開啟了國際旅游島的新征程,迎來了建省辦經濟特區以來的第二次重大歷史機遇。
國際旅游島建設是科學發展的總抓手
記者:海南是如何理解、把握、踐行科學發展觀的?
羅保銘:對年輕且經歷坎坷的海南而言,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方向比速度更關鍵。在2003年左右,海南徹底擺脫了泡沫經濟的陰影,站在了新一輪發展的起跑線上。就在這個關鍵時期,黨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為海南進一步指明了發展方向,注入了新活力,也帶來了新機遇。中央領導多次前來海南視察指導,特別是胡錦濤總書記先后3次到海南指導科學發展,指引我們努力實踐有海南特色的科學發展之路。
我們帶領全省人民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在多年發展的基礎上,2006年海南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元,地方財政收入突破百億元,經濟實現了從恢復性增長向平穩較快增長的重要轉變。2009年年底國務院正式發布《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標志著國際旅游島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海南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機遇期。2010年是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開局之年,這一年成為近10年海南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總量提升幅度最大之年,多項重要經濟指標增速領先全國,建設國際旅游島釋放出了巨大的綜合效益。2011年,海南旅游人數突破3000萬人次,美蘭機場、鳳凰機場雙雙晉升年千萬人次機場行列,東環高鐵開通運營成為國內效益最好的高鐵線路之一。
十七大以來海南經濟以年均13.1%的速度增長,而生態質量持續保持全國一流。堅持“小財政辦大民生”,民生投入年均增長38.5%,是GDP平均增速的近3倍,超過了地方公共財政支出的70%,在教育、醫保、養保等普惠民生方面走在了全國前面,城鄉居民收入也基本實現翻番。
實踐證明,國際旅游島是中央精神和海南省情結合的科學發展之路,未來我們將以國際旅游島建設作為海南發展的總抓手,堅定不移,一以貫之,一任接一任地實現國際旅游島的綠色崛起。
綠色崛起是科學發展的海南標簽
記者:海南的科學發展如何體現“特”?其最重要的支撐是什么?
羅保銘:經過建省辦經濟特區24年的不懈奮斗,海南已成為初步繁榮的經濟特區,尤其是以去年人均生產總值達到4429美元為標志,海南進入到一個更有條件、更加自覺實現科學發展的新階段。海南生態資源獨特、人口相對較少、有省直管市縣的體制和國家賦予的多項開放政策,隨著擴大內需政策的深入實施,海南也正成為不斷富裕起來的13億國人的消費承接地。經濟總量小、基礎差、底子薄,欠發達的省情卻蘊含著高起點追趕的后發優勢。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走綠色崛起之路也就成為科學發展的海南標簽。
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環境友好、集約高效、開放包容、協調可持續發展,把做強綠色產業、擴大開放和堅持生態立省作為三大重要支撐。
海南熱帶農業獨具特色,潛力巨大,但不足以支撐海南發展的現代化;海南工業環境門檻高、資源約束性強、發展空間有限。而發揮海南獨特的資源、環境、海島特色,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就成為我們調結構、轉方式的務實選擇。同時必須老老實實發展實體經濟,不斷加大科技創新,重點發展低能耗、低排放的高科技新型工業,做精做優熱帶特色農業,成為全國人民放心的“菜籃子”、“果盤子”。利用好三沙建市的契機,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總之,海南的綠色崛起需要強大的產業支撐,需要不斷增強綜合經濟實力。
發展島嶼經濟,資源和市場兩頭在外的突出特征,就意味著不開放別無出路,深化和擴大開放成為海南綠色崛起的必然選擇。海南有航權開放、26國旅游團入境免簽、購物退免稅、離岸金融政策等開放政策,有定位為面向東南亞航運樞紐和物流中心的洋浦保稅港區,有越來越具世界影響力的開放品牌博鰲亞洲論壇,我們將繼續解放思想,深化開放、改革,以敢闖敢當的特區精神,堅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實施更加主動的開放戰略,開放一切可以開放的領域,開拓一切可以開拓的市場,根據國家的要求,把海南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和我國立足亞洲、面向世界的重要國際交往平臺。
當資源能源短缺、環境超載、氣候異常成為全球性問題時,海南一流的自然生態顯得更加彌足珍貴。生態就是海南的生命,是海南科學發展的最大本錢。我們將堅持生態立省,真金白銀投入生態建設,絕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保護好海南發展永續不竭的市場競爭力,彰顯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獨特魅力。
“六個最”是海南綠色崛起的路線圖
記者:海南實踐科學發展觀收獲了哪些重要的思想成果?
羅保銘:一是探索出了符合海南省情的建設國際旅游島的科學發展之路;二是形成了全省上下實施生態立省的高度共識;三是建設中外游客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幸福家園的發展目標深入人心。
記者:能否談談海南實現綠色崛起的路線圖?
羅保銘:實現綠色崛起的路線圖簡而言之就是“六個最”:
最重要的前提是科學規劃。我們將以全省整體和一盤棋的視野,打破行政區劃的壁壘,統一規劃,超前抓好重大基礎設施、重要產業項目和土地岸線利用等專項規劃,形成全省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的功能分區,實現資源與項目的最佳配置。
最核心的支撐在于產業振興。我們將緊緊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和消費升級的有利時機,揚自身優勢之長,大力發展低耗低排、高效益、高科技的綠色產業,培育一批支撐海南長遠發展的龍頭企業和產業集群,提升綜合經濟實力。
最根本的出路在于開放、改革。我們必須最大限度地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創建開放改革的新優勢,朝著更加開放的自由貿易區方向邁進。
最基本的依托是悉心呵護海南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堅持生態立省不動搖,注重發揮生態環境的綜合效應,充分發揮海南優越的區位條件、豐富的要素資源、國家賦予的經濟特區和國際旅游島的開放政策、背靠13億國人的消費大市場等比較優勢,形成綠色崛起的疊加效應,轉化為科學發展的現實生產力。
最有力的思想保障是牢固樹立科學發展的理念和正確的政績觀。堅持以人為本,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群眾急需受益的事,堅決摒棄短期行為和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當前我們正在通過整治“庸懶散貪”改進干部作風,以治庸提能力、治懶增效率、治散正風氣、治貪順民心,通過開展“文明大行動”提升全省公民的文明誠信素質,切實改善海南的投資環境、消費環境和發展環境。
最終的目標就是打造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園。讓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享受到國際旅游島開放改革和發展的成果;讓海南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成為全國人民流連忘返的四季花園。(記者陳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