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日喀則地區農牧業生產按照科學發展和“一產上水平”的要求,認真落實各項生產措施,堅持把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農牧民收入作為首要任務,努力提高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農牧業生產穩定發展。
春播春耕準備就緒。今年,日喀則地區計劃農作物播種面積為128.24萬畝,其中,糧食作物76.47萬畝、經濟作物33.74萬畝、飼草料作物18.03萬畝,糧經飼三元比例調整為60∶26∶14。截至目前,全地區共訂購化肥2萬余噸、農藥466噸,已全部到位;利用農閑時節,地區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修復率達75%,改造低產田10萬畝。同時,通過加強蟲情監測、適時澆灌返青水等措施,越冬農作物長勢良好,未發生病蟲害。
畜牧業穩定發展。截至目前,全地區新生仔畜92萬頭(只、匹),成活83萬頭(只、匹),成活率達91%;成畜死亡2.3萬頭(只、匹),死亡率為0.4%,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短期育肥出欄上市9.5萬個綿羊單位,純收入712萬元。全地區還著重加大了畜種改良、短期育肥、畜禽規模養殖和重大疫病防控等各項工作力度,為實現今年畜牧業發展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農牧區基礎設施建設和農牧民培訓工程全面啟動。一季度,全地區去年未完成建設任務的農村戶用沼氣建設、高寒牧區牲畜暖棚圈建設等項目已陸續開復工。同時,去冬今春以來,全地區充分利用冬春農閑時間,重點開展農村戶用沼氣、動物防疫、種植業常規技術等科技培訓,進一步增強農牧民科技應用能力,提高農牧業科技貢獻率。截至目前,共培訓農牧民科技人員1200人次。
防抗災工作措施有力。今年2月中旬,地區聶拉木等縣部分靠邊境沿線鄉鎮出現降雪天氣,并造成災害。地區抗災辦給聶拉木、仲巴、定日、亞東4縣及時調運了77噸抗災飼料,同時給聶拉木等11個受災縣分配調運了98萬元的抗災獸藥,確保了受災縣抗擊雪災的勝利。
來源:《西藏日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