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尚未被人稱為"西藏IT之父"之前,尼瑪扎西每天十幾個小時泡在西藏大學的計算機房里研究藏文信息處理技術。
身為西藏大學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主任的尼瑪扎西,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創西藏藏文信息處理技術領域研究工作,領銜西藏藏文信息化研究隊伍。20多年內,他陸續主持制訂藏文編碼國際、國家標準,研發出藏文計算機平臺、藏文計算機辦公套件、藏文移動電話、藏文短消息發布平臺、藏漢雙語遠程教育系統等一系列填補國內外空白的信息產品。
尼瑪扎西告訴記者:"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需要和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在信息化時代,不斷更新自我的載體,才能使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得以傳承。"
藏文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古老的文字之一,現在仍是廣大藏族群眾基本的交流工具。但是,當計算機和信息技術開始在全球普及,電腦、移動電話和互聯網陸續出現在西藏,藏文的信息化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許多藏族群眾希望使用IT技術成果,但沒有可供使用的藏文軟件和藏文化的電子終端產品。"那個時候,日常藏文信息的處理還基本停留在手工處理階段。"尼瑪扎西說。
"由于沒有統一的藏文編碼標準,國內外一些科研機構各自開發的藏文軟件互不兼容,限制了藏文信息的交流和應用軟件的大規模開發。"他說。
計算機技術的日新月異,在尼瑪扎西看來如同一種技術的"奔跑",而這20多年的藏文信息化過程也猶如一場快跑。1992年,西藏第一個基于MSDOS操作系統的、達到實用化程度的"TCE藏、漢、英文信息處理系統"研發成功,并廣泛應用于公文處理、教材編撰、史籍研究整理等領域。
1997年,藏文編碼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獲得通過,藏文成為中國少數民族文字中首個擁有國際標準、獲得全球信息高速公路通行證的文字。"這個編碼標準就像大廈的地基,有了它,藏文信息處理技術的大廈就穩固了!"尼瑪扎西說。
2004年,國家啟動藏文軟件研發工作。3年后,尼瑪扎西主持研發成功國內外第一個基于藏文編碼國家標準的"陽光藏文Windows平臺5.0",結束了計算機藏文信息無法交換和共享的歷史,并在藏文無重碼快速輸入等技術方面取得創新性成果。同年,具有藏文排版和圖文混排功能的"藏文Office辦公套件"研發成功,使藏文信息處理技術上了一個新的水平。
擁有全藏文界面、完整藏文輸入輸出功能和藏文短信收發功能的"好易通"手機,于2005年推出后,也受到西藏廣大農牧民的歡迎。
尼瑪扎西告訴記者,藏文軟件的研發工作得到了有關部門的專項經費支持,國家發改委、科技部、教育部等國家有關部委也對藏文信息化的研發項目提供了幾千萬元的資金支持。
他說:"在藏文信息處理技術領域,我們國家處于國際主導地位。藏文的信息化正在逐步追趕漢文信息化的發展步伐。"
2009年,西藏大學與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西藏有限公司聯合成立"通信技術本地化研發中心",在移動電話藏文化、藏文短消息發布平臺研發、基于3G的現代遠程教育、西藏大學數字圖書館面向社會服務等領域開展通信技術本地化研發工作。目前,藏文手機、藏漢文短消息發布平臺已研發完成。
身兼西藏大學圖書館館長的尼瑪扎西,現在正計劃開展藏文文獻的數字化項目,"希望逐步將各種藏文文獻數字化。"
"雖然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但我很希望在未來看到世界上有越來越多的人,通過一個數字圖書館來更多地了解西藏和西藏的文化。"尼瑪扎西說。
來源:新華網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