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藏地音樂高峰論壇日前在拉薩落下帷幕。與會音樂人認為,音樂市場開始步入新媒體時代,藏族音樂的保護與傳承除了傳統和現代的結合外,還應下大力氣打造特色鮮明的“藏區板塊”。
見證近十年中國唱片發展歷程的音樂人劉思齊說,依靠發行唱片運營的傳統音樂產業鏈已經被剪斷,類似唱吧、K歌達人等以手機為終端的K歌軟件的出現,實現了隨身KTV的快感,讓傳統的唱片市場轉向新媒體時代。
劉思齊分析說,傳統的音樂產業鏈模式下,發行商可以依靠唱片發行收回對歌手的投入。但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正讓唱片市場“暗淡失色”,包括那英、孫楠等大腕明星的唱片發行都跌入低谷。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也讓音樂在低潮中看到了希望。”劉思齊認為,新的音樂市場正在形成,藏族音樂需盡快結束歌手散兵游勇的狀態,在提到藏族歌手時,不再是韓紅、央金蘭澤等個體戶。他建議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將藏族歌手包裝集聚,形成類似擁有諸多歌手的廣東歌壇板塊,并開設類似“藏歌唱吧”手機頻道的方式,應對新媒體時代的挑戰。
藏民族是一個富有藝術創造力、具有悠久文化藝術傳統的民族,素有“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之說,長期以來,通過與其他民族文化之間的相互吸收、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藏族音樂和舞蹈。據介紹,藏族音樂在20世紀50年代、90年代和新世紀后的三次熱潮引領下,唱響全國,甚至走向海外,但中國傳媒大學教授何曉兵認為近年來藏族音樂風格比較單薄、缺乏個人的創作風格,精品作品逐漸減少。
知名音樂人古格建議在保護原生態的藏族音樂的同時,在風格、節奏和配器等方面引入更多的時尚元素,讓藏族音樂擺脫“博物館”式的原生態模式,實現傳統和現代相融合的“藏區板塊”。他還說,四川、青海、甘肅、云南和西藏五大藏區的藏族音樂各有特點,需要整合各大藏區的音樂元素,融入變化中的藏文化元素,做大做強音樂市場中的“藏區板塊”。
本屆藏地音樂高峰論壇是2012拉薩雪頓節的亮點活動之一。今年的雪頓節除了傳統的展佛、文藝匯演、體育競技等活動外,還籌劃了“2012幸福城市市長論壇”“首屆全區藏戲大戲大賽”等十大精品活動,以向國內外展示文化深厚的雪頓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