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每年有大批的候鳥前來越冬外,保護區內還有不少“常駐”的各種鳥類,其中還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稀有鳥類高山兀鷲。工作人員每天除了清理垃圾等日常工作以外,還專門設置了一個鳥類投食點,為鳥兒們提供青稞和麥子。候鳥遷徙至濕地后,工作人員還將新增四個固定投食點。保護區相關負責人說:“由于國家對保護區施行全封閉式管理,鳥類的生活不受人類影響,加上工作人員每天早上都定點投食,有了環境和食物的雙重保障,前來越冬的候鳥數量逐年增加?!蓖ㄟ^工作人員的粗略統計,去年僅斑頭雁就有5000多只,整個冬季下來,平均每月工作人員都要為鳥兒投放一萬多斤的糧食。
此外,保護區內還設置了一個鳥類保護站,如果保護區巡護員發現有鳥兒受傷,將把受傷的鳥兒帶到保護站做簡單的包扎,并通知防疫部門處理。等鳥兒痊愈后,再放回濕地。如發現有人進入保護區內打鳥、掏鳥蛋等不法行為,工作人員將把不法分子移送司法機關。
保證水源 補水還要清理垃圾
拉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普布次仁介紹,拉魯濕地除了能提供大量氧氣外,還起到了很重要的防洪作用。目前共有兩個注水口將拉薩河水導入拉魯濕地,引流管長達42.6公里,保障拉魯濕地供水充足。此外,還有43個閘門控制著拉魯濕地的供水量,5個沉砂池和1個沉礫池、10個攔物柵保證引入濕地的水源的質量。除此之外,工作人員還要劃船或穿著水褲進入濕地清理垃圾。據了解,29個保護區巡護員每天都能清理出8噸左右的垃圾。同時工作人員每年都要定期切斷水源,對濕地垃圾進行徹底清理。
普布次仁說,徹底清理保護區內垃圾需要切斷水源,每次停水不能超過7天,否則濕地水平面的下降將使水中氧氣含量下降,不少魚類擱淺在水淺的地方。不僅對橫口裂腹魚、拉薩鯰魚等珍稀魚類造成很大威脅,還使保護區內鳥類失去不少食物來源。因此,普布次仁希望廣大市民提高環保意識,不要將垃圾傾倒在河道內。
昨日,記者從拉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了解到,拉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于近期重點對濕地段和“三渠”的中干渠、北干渠、南干渠水源進行停水,組織工作人員進行了水草、垃圾等清理工作。
據了解,此次清理工作耗資20余萬元,投入工作人員200余人次,共清出淤泥350余噸,清理水草、垃圾等85車次。目前,清理工作已經全部完成,拉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還將按照常規,安排工作人員在管理區域內進行24小時巡邏、不間斷清理,以確保水體的清潔。
此外,該管理局還按照保護區及“三渠”的管理職責和分工,分片分段加大垃圾清理力度,并對市民進行環境保護教育,提高市民的環境保護管理能力,培養市民良好的生活習慣,為拉薩市營造干凈、整潔的衛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