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拉薩5月12日電(記者許萬虎、黃興)西藏全區所有縣目前已實現藏醫藥診療全覆蓋,其中22個縣設立了藏醫院,其余縣級醫院中都有藏醫部或藏醫科。這是記者12日從西藏自治區衛生廳了解到的信息。
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藏醫藥是藏民族在艱苦的自然環境中,通過長期豐富的生產和生活實踐,博采中醫學、古印度醫學和古阿拉伯醫學之長,逐步積累、完善而形成的傳統醫學體系。2006年,藏醫藥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自治區衛生廳廳長普布卓瑪介紹,西藏目前擁有33所藏醫機構,包括1個自治區級、6個地(市)級和22個縣級藏醫院等,縣級醫療機構中均設有藏醫部或藏醫科,75%以上鄉鎮衛生院能夠提供藏醫藥服務。此外,全區藏醫診療機構中病床數達1364張,藏醫在編人員達1901人。全區40%的村醫能通過藏醫診療為群眾看病。
普布卓瑪說,到2020年,西藏有望實現95%以上的社區和100%鄉(鎮)衛生院設立藏醫診室和藏藥房,75%以上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藏醫服務。
記者了解到,傳統藏醫學“望、觸、問”的診斷方法頗受廣大農牧民群眾推崇,但缺少精確的數據支撐,為此,自治區藏醫院從2009年開始,收集、整理藏藥處方,從12名老藏醫數年間積累的百萬余張處方中篩選出10余萬張,并按照專家名錄及病種進行了數字化歸類和編碼。
自治區藏醫院常務副院長益西央宗說,目前藏藥處方收集整理工作已基本完成,通過數字化編碼,醫務工作人員能夠隨時在數據庫中調閱名老藏醫的藥方,診病、用藥時將更加科學、便捷。
此外,據自治區文化廳透露,為系統地將藏醫藥信息數字化,西藏計劃到2015年建成藏醫藥專題數據庫,深層次揭示藏藥的藥理、藥效、結構以及成分等,為國內外藏醫藥研究提供方便可靠的信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