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囂下的“清凈”
——扎囊縣桑耶鎮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小記
“現在的桑耶鎮派出所,每年接到的各類案件不超過10起,一般的矛盾、糾紛在社區、居委會、村委會就‘消化’了。”這是山南地區扎囊縣桑耶鎮派出所所長扎西引以為傲的成績。
在這個常住人口不過區區4601人的城鎮,如此“清凈”的治安效果不足為奇。然而著名的桑耶寺坐落于此,被譽為山南“小拉薩”的桑耶鎮自然吸引了眾多經商、旅游之人,流動人口達到20萬的小鄉鎮能如此“海納百川”,又能讓“百川”交融渾然一體,這里面的“道道”可不容小覷。
近日,記者就走進了這個融現代與古樸,融繁華與清幽的高原小鎮。
“門不閉戶”的治安理想狀態
10月的桑耶鎮少去了旅游旺季的喧囂和繁華,不過仍不時有幾名游人背著行囊、拿著地圖慕名而來,街道上生意清淡的商戶們也樂得清閑,三五成群地閑聊、打牌,孩子們則嬉鬧著享受童趣。
一條街走下來,記者發現這里的商家沒有他處的“謹慎”,敞開著商店大門,自己倒四處閑逛去了。對于記者的不解,桑耶居委會支部書記索朗次仁樂呵呵一笑:“治安這么好,咱老百姓有什么不放心的。”
索朗次仁還告訴記者,桑耶鎮每個鄉村的老百姓家幾乎都是不上鎖的,門一掩就出去了,掩門也只是怕牲畜進去“搗亂”。“像望果節的時候,連著十幾天出去過林卡,村民也不鎖門,從來沒聽人說有小偷小摸的。農忙季節,掉在地里的種子、農具,隔幾天再去還在那。”
除了村子,在鎮上開商店、旅館的經商者也享受著“門不閉戶”這個“習慣”。“桑耶鎮外來經商的人很多,大部分都是長住在此。商戶來了就不想走,說明這里治安好,要是老遇到偷東西、掉東西,人家就選擇不來這謀生了。”桑耶鎮黨委書記桑旦塔爾青簡單的話語里卻蘊含著說服人的道理。
瞬間展現在記者眼前的就是一幅“門不閉戶,路不拾遺”的社會治安理想狀態。
“現在國家政策那么好,大家都一門心思在致富增收上,沒了那些偷摸拐騙的行為,老百姓自然放心。”桑旦塔爾青這句“放心”少不了平日里的宣傳。
每個月,書記、鎮長都會親自帶隊到村里搞宣傳,黨和政府的各項惠農政策、扶持方式、增收渠道,老百姓都聽得很仔細,聽出了致富增收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