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區已形成450個特色產業項目
力爭到2020年,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年產值超過50億元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培育有競爭力的農業產業體系是農業發展的關鍵。從我國農業發展的經驗看,有競爭力的農業產業體系均采取農業產業化的組織形式。
“十二五”期間,西藏自治區政府逐年加大農牧業特色產業投資力度,加快農牧特色產業升級。截至2013年年底,我區在農牧業特色產業項目建設上的投資累計達30.37億元,初步形成了“七區七帶”的農牧業特色產業格局。
目標
我區將立足資源與產業優勢,走有“西藏特點”的發展路子。力爭到2020年,自治區農牧民示范合作社能達到100家,農牧業產業化示范縣(場)達到15個,全區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年產值超過50億元,年產值超過5000萬元的企業達到10家。
依托特色產業
初步形成“七區七帶”格局
“十二五”期間,自治區政府逐年加大農牧業特色產業投資力度,加快農牧特色產業升級。截至目前,在全區7地(市)74個縣(區)安排實施了青稞、蔬菜、牦牛、絨山羊、藏豬、藏雞、奶牛、綿羊、水果、林下資源等12類共450多個特色產業項目,先后建設特色產業生產基地200多個、農牧業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10個,開發了青稞深加工系列產品、山羊絨制品、牦牛奶制品等32個。并在此基礎上初步形成了“七區七帶”的農牧業特色產業格局,為推動農牧業發展和拉動農牧民增收發揮了積極作用。
“截至2013年年底,我區在農牧業特色產業項目建設上的投資累計達30.37億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資金9.92億元,財政產業基地扶持資金10.85 億元,龍頭企業和農牧業產業化經營企業扶持資金5.43億元,科技投入農牧業發展資金4.17億元。”自治區農牧廳相關項目工作人員說。
扶持培育龍頭企業
推動農牧民持續增收
為促進全區農牧民增收,政府部門十分重視農牧業特色產業建設。2013年全區累計扶持和培育國家級、自治區級和地(市)級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1家,其中自治區級以上龍頭企業24家(包括國家級8家)、地市級龍頭企業77家。
自治區農牧廳工作人員介紹,截至目前,自治區級以上龍頭企業產值達21.2億元,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36.5%,龍頭企業和農牧業產業化經營企業帶動農牧戶6.1萬戶共20多萬人,解決當地農牧民就業1.2萬人。
“龍頭企業、農牧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基地建設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自治區農牧廳相關負責人說,到2013年年底,全區農牧業特色產業實現農牧民增收11.82億元,受益人群175.4萬人。其中戶均增收3263.1元,人均增收674元,年均增幅達22.26%”。
立足資源產業優勢
打造高原特色農產品基地
“十二五”特色產業項目已初具規模,并在很大程度上拉動了全區農牧民增收。但是,由于我區農牧業資源空間不足、基礎設施落后、防抗災能力差、農牧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滯后、經營水平低等原因,我區農牧民增收并未形成長效機制,因此,接下來最重要的是立足我區資源與產業優勢,走有‘西藏特點’的發展路子。”自治區農牧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力爭到2020年,自治區農牧民示范合作社能達到100家,農牧民入社率達到60%以上;農牧業產業化示范縣(場)達到15 個,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50%,全區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年產值超過50億元,年產值超過5000萬元的企業達到10家。從而推進城鎮化建設,努力把西藏建設成為重要的高原特色農產品基地,實現到2020年與全國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會。(李海霞楊雅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