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藏文化不僅僅是西藏人民的驕傲,也是整個人類文明史上璀璨閃耀的明珠。而文物,是藏族文化最直觀、最具體的外在體現,文物保護是一項典型的幕后工作。繁瑣而枯燥的調查、統計、考古、工程操作與保護方案設計,保證了這些絕世的珍寶呈現在世人眼前。近年來,西藏文物保護工作取得了很大進步和成就。在我們面對西藏宏偉雄奇的殿堂廟宇,或是精致華美的古佛法器而流連忘返嘖嘖稱奇的時候,文物保護工作者們的努力絕對不應該被忘記或者忽視。
多方重視 保護能力大提升
西藏自治區文物局局長桑布對記者介紹說:“目前西藏已登記各類文物點4277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424處,其中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5處,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39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978處,西藏的文物保護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p>
桑布局長告訴記者,國家對西藏文物工作一直十分重視。“十二五”期間國家投資10.09億元,對西藏40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6處地(市)博物館進行保護維修和建設。截至目前,“十二五”重點文物保護工程的40個項目中,敏珠林寺等14個項目已經完工,乃寧曲德寺保護工程正在審批中。
自治區有關部門先后召開4次領導小組會議,專門研究部署文物保護工作,爭取到2014年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專項補助資金3億多元,創造了歷史新高。為進一步加強全區文物保護工程管理工作,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自治區文物局于今年9月召開了全區文物保護工程項目管理座談會。同時繼續實施“十一五”重點文物保護工程收尾工作,邀請國家文物局專家,組織驗收古格王國遺址、東嘎皮央遺址、布達拉宮結構檢測等工程項目,并順利通過驗收。
與此同時西藏加快了“十二五”重點文物保護工程項目建設,截至目前,46個項目全面啟動。敏珠林寺等14個項目已完工,白居寺等27處文物保護工程已開工,占“十二五”規劃內項目的85%。阿里、那曲地區博物館已完成審批,林芝博物館正在開展前期工作。截至目前,西藏“十二五”文物保護工程已到位資金72115萬元,其中發改項目到位資金42143萬元,組織實施昂仁曲德寺等5處2013年全區搶救性項目,布旦康薩等10處2014年全區搶救性項目。“目前這些項目進展很順利?!鄙2几嬖V記者。
為科學編制“十三五”文物保護規劃,自治區文物局開展了“十三五”項目庫儲備工作,涉及西藏文物平安工程、西藏古碉樓群保護工程、西藏愛國革命歷史文物保護展示工程、考古調查保護工程和文物科技保護等方面。
細致推進 為文物“上保險”
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在西藏得到順利推進。自治區普查辦全面完成了國有單位文物收藏情況調查,據統計全區國有文物收藏單位共1295家。同時西藏派出專家42人次,利用實地指導和現場教學等方式,奔赴日喀則、阿里、那曲等地區10個縣近30多個鄉對80余座文物收藏單位及8000多件文物進行普查。西藏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得到了國家文物局及國家普查辦專家的充分肯定:西藏在推進宗教場所的文物普查工作等方面積極探索,許多方面值得其他省、市學習借鑒。
“文物保護是一件非常細致甚而至于苛刻的工作。” 桑布認為,“今年以來,江孜白居寺十萬佛塔等文物單位出現險情或修繕工程施工中存在未按設計要求施工、施工材料不達標等現象,自治區文物局于第一時間安排專家進行實地調查,第一時間提出處理意見。”近年來,自治區文物局逐步加大安全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安全隱患,在年初與地區文物部門簽訂年度文物安全責任書。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落實文物安全責任制的具體辦法,把文物安全責任層層分解,具體落實到每一個崗位,使文物單位安全防范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同時,西藏還加大對文物單位安全防范工作的日常檢查力度,對重大節日以及文物維修工程安全工作等方面下發專門通知,要求各地區文物行政部門對所屬文物單位進行經常性檢查。截至目前,已對各地(市)60多個縣、140個文物點進行安全檢查,對存在的問題和隱患及時排查、及時整改,實行安全工作一票否決制,確保文物單位的安全。
西藏文物保護基礎工作進行得也十分扎實有效。甘丹寺等4個項目列入文物消防安全百項工程和文物消防安全專項規劃編制試點名單,同時組織完成了日喀則地區吉隆縣吉隆鎮邦興村傳統村落保護規劃。目前,自治區博物館、布達拉宮、羅布林卡3項館藏珍貴文物預防性保護方案已經通過國家文物局批準。自治區投入資金1820萬元,啟動了布達拉宮網上售票、門禁等系統,布達拉宮雷電災害防御基礎研究項目正在積極開展。
考古工作是文物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方面,西藏同樣取得了優秀成績。截至目前,西藏共進行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工作18個項目,其中主動考古項目10項(包括搶救性考古項目、合作性考古項目和課題性考古項目),基本建設中的考古項目8項??脊耪{查面積達到4000余平方公里,考古發掘面積達到2200余平方米。其中,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承擔的國家級社科基金項目吐蕃時期碑刻研究、10—13世紀西藏古建筑與壁畫研究、2014唐蕃古道考活動等項目均取得重大成果。
價值呈現 釋放文物“正能量”
在有效保護的基礎上,如何將文物的價值呈現出來,也是西藏文物工作者所要面對的重大課題。
近年來,借助各種宣傳媒體,西藏文物展示水平得到不斷提升。今年自治區博物館先后舉辦了《西藏博物館絲綢展》、《國民政府赴藏女專使劉曼卿文獻史料展》、《妙像梵容——西藏博物館館藏佛像展》等多項展覽,引起了強烈反響,充分發揮了陳全國書記提出的“六個平臺”作用,取得明顯效果。同時,全區首家民間博物館——墨竹工卡縣群覺古代兵器博物館已經建成。
同時西藏還積極引導群眾參與文物保護工作,為農牧民致富增收創造條件。在實施重點文物保護工程中,自治區文物局認真貫徹自治區黨委、政府惠民政策,積極引導、吸納當地農牧民參與文物保護工程,讓農牧民在文化遺產保護義務上盡其所能,在共享文化遺產保護成果上共享其益。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已開工建設的各項文物保護工程,實現農牧民收入增加8876.9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3.07%。
對于西藏文物工作的進展,國家文物局專家組如是評價:“國家和自治區高度重視和非常關心西藏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管理工作,西藏文物事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工程管理有序推進,工程招投標和資金管理規范。在實施文物保護工程的同時,增加了群眾收入,增加了群眾文物保護意識,培養了當地的施工隊伍和工程技術人員,在項目管理、施工隊伍管理、設計單位管理、監理單位管理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p>
原標題:殷勤常拂拭 異彩耀世間——西藏文物保護工作小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