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拉薩12月3日訊(記者曉勇)日前,自治區重點古籍收藏單位古籍普查培訓班在拉薩開班,標志著布達拉宮等我區6家單位重點古籍收藏普查工作全面啟動。記者在培訓班上獲悉,目前,我區已完成阿里、那曲、林芝地區的普查工作,基本完成山南地區和拉薩市的普查任務,全區古籍普查和保護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其中,阿里地區成為全國首個全面完成古籍普查任務的少數民族地區。
據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負責人介紹,啟動古籍普查保護工作,對于搶救和保護西藏文化遺產,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此次啟動普查工作的布達拉宮管理處、羅布林卡管理處、西藏博物館、西藏檔案館、薩迦寺、哲蚌寺等6家單位擁有卷帙浩繁的珍貴古籍,是我區眾多古籍收藏單位中古籍藏量豐富、種類最多的收藏單位。此次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專題舉辦培訓班邀請相關專家講授古籍普查保護知識,配送價值達15萬余元的普查設備,能有效提高普查人員學習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的能力,全力推進我區古籍普查和保護工作。
資料顯示,全國現存的藏文古籍總數在百萬函以上,其中約有三分之二收藏在西藏。但由于諸多原因,西藏古籍的存世情況不清,古籍保護任務繁重,人才缺乏。2008年以來,根據國家統一部署,我區全面啟動全區古籍普查工作,對珍貴古籍文獻進行了全面普查摸底、登記建檔、成果出版、名錄申報等工作,啟動了古籍修復和數字化建設等工作。在此基礎上,今年,我區又啟動了昌都、日喀則地區的普查工作,實施了4個古籍保護單位收藏條件的改善項目。
與此同時,西藏古籍保護中心色昭古籍整理室(由色拉寺、大昭寺聯合設立)列入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管理序列,編纂出版了《藏文古籍概論》、《直貢噶舉古籍文獻目錄》、《西藏阿里珍貴古籍目錄》等古籍保護研究圖書。色昭古籍整理室負責人次仁說,該機構每日平均能完成10部古籍文獻的數字化工作,涉及佛經、因明學、歷史、文學等眾多領域。到目前,全區古籍普查和保護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前來參加古籍普查培訓的哲蚌寺寺管會常務副主任阿旺群增告訴記者,哲蚌寺在古籍保護方面一直非常重視,該寺所屬收藏的藏文古籍文獻數量眾多,種類豐富。涵蓋歷史、宗教、哲學、醫藥學等十余種上萬冊的古籍文獻。他認為,古籍普查工作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傳承民族文化、功德無量的重大文化工程。做好此次普查工作意義重大,也是一項十分艱苦細致的工作。哲蚌寺希望通過這次普查工作,初步摸清寺屬古籍底數,逐步建立比較完善的古籍保護工作體系。同時,借助普查工作完成哲蚌寺古籍文獻的影印珍本和數字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