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在日喀則撤地設市之際,中國共產黨日喀則市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360名黨代表齊聚一堂,暢談新發展,展望新征程。
“撤地設市,開啟了日喀則科學發展的新航程,奏響了科學發展的新樂章?!眳^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日喀則市委書記、黨代表丹增朗杰的話說出了所有代表的心聲。
丹增朗杰說,今后五年,日喀則市將深入實施“抓住一個優勢,運用兩種手段,打造三個經濟帶”的區域經濟發展思路,努力推進“五大變五強”,把日喀則打造成西藏經濟發展重要的增長極。
優化布局——
推進縣域經濟突破
縣域經濟強,則全市經濟強。
日喀則行署專員、黨代表張洪波說,我們就是要按照“三個經濟帶”建設的區域經濟發展思路,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準確定位,科學規劃,推進優勢資源向優勢產業聚集,著力打造一批輻射半徑大、帶動能力強的中心縣城和經濟強縣,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
在此思路指導下,今后五年,日喀則市將培育優勢企業,力爭每個縣(區)至少培育3至5個規模以上大型企業;抓好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優勢產業項目、商品流通項目和基礎設施項目,做大做強縣域經濟;實施品牌戰略,走高原“有機產業、生態家園”發展之路,培育5至8個全國知名品牌和馳名商標。
同時,做強園區經濟,堅持園區規劃與產業規劃、城鎮規劃同步實施,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綜合配套能力,努力提升園區產業承載能力和招商引資水平;鼓勵有條件的縣(區)、鄉(鎮)規劃建設經濟園區;快速推進日喀則國家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桑珠孜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雅江北岸生態示范區、江當萬畝生態園區等園區建設。
理念創新——
構建新型城鎮化格局
整縣、整鄉推進城鎮化,是亞東縣正在實施的一項政策。面對地委報告提出的創新理念、推進新型城鎮化大格局的思路,亞東縣委書記、黨代表舒成坤舉雙手贊成。他說,城鎮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亞東縣將抓住日喀則列入全國投融資型城鎮化試點單位和撤地設市的機遇,全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今后五年,日喀則市將結合“一區兩級三帶四城五地”的城市定位,堅持以人為本,從群眾需求出發,按照宜居城市標準,完善城鎮規模結構,聘請高水平的專家進行規劃設計,著力構建“中心城市帶動、副中心率先發展、重點鎮壯大支撐、特色鎮同步發展”的城鎮發展格局。同時,積極探索文化旅游驅動新型城鎮化的有效模式,合理增加城鎮人口,通過扶貧搬遷、安居工程等措施,將邊遠分散、不宜居住地區的農牧民遷入城鎮,讓群眾感受到城鎮生活的便利、舒適和美好。
日喀則住建局局長、黨代表黃居壁告訴記者,下一步全市將壯大中心城鎮規模,拓展城市地域面積和發展潛力,擴大城市發展空間;加強城市道路、市政管網、電力通訊等建設改造,不斷增強城市和中心城鎮的公共服務功能,提升承載能力;大力發展特色城鎮,加強對桑珠孜區、江孜縣、薩迦鎮等歷史文化名城、名鎮的保護,挖掘文化內涵,提升城市品位。
優化結構——
促進特色產業發展
特色孕育生機,特色孕育希望。
張洪波說,地委報告提出的優化結構,推進特色產業大發展,他完全贊成。張洪波介紹,今后五年,日喀則市將堅持“一產上水平、二產抓重點、三產大發展”,三次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力爭達到15比40比45的三次產業比例結構,推動特色優勢產業加快發展。
在農牧產業方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大力推進糧食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做優做強日喀則“十大”特色產品,扶持青稞、崗巴羊等一批龍頭企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40%以上;加快土地、草場流轉,努力實現全市50%土地由新型經營主體經營;大力發展林業、林下產業和畜牧業,畜牧業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0%以上。
在工礦產業方面,每年設立不低于1000萬元的企業發展激勵基金,引進和培育企業集團;規范礦產資源開發利益共享機制,合理進行優勢資源開發;壯大能源產業、藏醫藥業、民族手工業等產業規模,加快建設桑珠孜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化率達到15%以上。
同時,大力發展特色旅游業,努力實現旅游總收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0%以上;大力發展邊貿業,力爭邊貿進出口總額比2014年翻一番;著力促進房地產、金融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依托拉日鐵路,大力發展商貿業和物流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