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棧,是公益的根據地
2014年4月,橄欖公社發起人范以西通過微信朋友圈發起針對橄欖公社主題文化客棧的眾籌項目,一呼百應,一個月之后,相關資金籌集全部到賬。就這樣,在大家的幫助下,橄欖公社一步步走向成熟。這,就是為什么這個客棧的名字叫“橄欖公社”。
“這是通過大家的努力才能夠成立的客棧,所以稱之為‘公社’。至于‘橄欖’,它一直是和平、美好的象征,我一直覺得與文學相關的人,心里都會有一片純凈的地方,而橄欖就是最好的象征,所以取名字為‘橄欖公社’。”橄欖公社創始人范以西解釋道。
其實在首家橄欖公社文化公益主題客棧在拉薩落戶之前,橄欖公社作為一個公益組織,已經在全國60多個城市成立了分站,這些分站就像一粒粒種子般扎根,默默投身公益事業。而成立公益客棧這個念頭,范以西在云南的時候就有了,終于,他在自己喜歡的拉薩將這一想法變成現實。
“現在這個社會很現實,很多人認為成立客棧是為了賺錢,其實我們只是希望橄欖公社公益客棧可以成為我們做公益的一個根據地,它就像我們的橋頭堡,因為有這所客棧在,我們才會更加堅定。”
創作援助,也是一種公益
現在,很多人覺得做公益僅是在資金或物資上的一種援助,但是范以西覺得并不是這樣,橄欖公社的公益項目除了貧困助學之外,還有一項重要的公益項目,那就是創作援助。
“現在很多人覺得寫作是一件很高深的事情,也有一些有創作天賦、創作夢想的人,可能因為經濟、工作等方面的壓力,不得不放棄自己熱愛的文學創作。這樣,他的夢想就只能是一個夢想。”范以西作為一名自由寫手,很能理解當文學夢想與現實生活出現矛盾時要面對的尷尬,所以,他希望能夠幫助更多有寫作天賦的人去實現他們的夢想。
范以西笑著說:“當自己辛辛苦苦寫的文字變成鉛字出版物的時候,那種感覺是很幸福的。我們也希望通過橄欖公社的努力,讓更多好的文學作品進入文學愛好者的視線里,這就是對我們最好的回報。”
橄欖公社創作援助的公益模式很簡單,文學愛好者將書稿或者寫作計劃提供給審核委員會,審核委員會會盡快給筆者答復,如果書稿或寫作計劃可行,橄欖公社將聯系有意向的資助人,對筆者的創作進行援助。“當然,我們不會直接把錢給到被資助人手里,可能我們會在他創作期間包吃包住,吃住費用將由資助者提供。”
自橄欖公社入駐拉薩以來,范以西已經收到兩份書稿了。他說自己會盡快將這些書稿送到審核委員會,也會盡快給作者答復,盡可能不讓他們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