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歷史題材電視劇《西藏秘密》在吸引西藏廣大觀眾的同時,也引起了專家學者的關注。16日,記者就《西藏秘密》的歷史背景、人物刻畫、敘事結構等相關問題,采訪了多次參與該劇審片工作的西藏著名學者、西藏社科院研究員何宗英。
何宗英評價,《西藏秘密》是一部難得的電視作品,它以西藏和平解放前為歷史背景,通過幾家上層貴族的故事,生動演繹了上世紀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舊西藏的風云激蕩、滄桑巨變的歷程。電視劇擺脫了過去西藏題材影視作品創作的老框框,獨辟蹊徑。片中的主要人物是上層官員、貴族和活佛,而不是農奴。通過這些人物的活動,同樣可以表現愛國、進步、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反對分裂的主旋律,同樣揭露了舊西藏封建農奴制黑暗、殘酷、落后的本來面目。這部電視劇在西藏題材的文藝作品中開辟了新的路子,是一種創新。為人們作出了榜樣,特別是為西藏的文學界、藝術界作出了榜樣,使人們開闊了眼界,看到了表現西藏題材的作品還另有方法,另有一番天地。
何宗英認為,《西藏秘密》之所以受到廣大觀眾的青睞和好評,并一舉奪得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與編導前期對電視劇所反映的歷史背景所進行的深入調研、挖掘、還原分不開。可以說,在這方面,編導下了很大功夫。
何宗英指出,以劇中的主要人物來說,每個人物都帶著當時歷史人物的影子,熟悉上世紀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西藏歷史的人,一看便知劇中人物的原型是誰。如主人公扎西頓珠、入贅仁欽府后來當上噶倫的土登格勒,還有那位教解放軍藏語、藏文的貴族小姐。劇中描寫的許多情節,如老仁欽噶倫裝瘋等,也并非空穴來風,歷史上確有其事。
這部電視劇還表現了西藏地方政府部分官員、貴族捐獻財物給當時的民國中央政府,買飛機、買武器支援抗日戰爭,為支援抗日戰爭從國外購買戰略物資、送往內地等情節。何宗英說,這反映了舊西藏上層人士中也有愛國人士,并不都是主張西藏獨立的分裂主義分子。這些都是客觀、公正的,也符合史實,對于人們了解當時西藏與祖國的關系是有益處的。
對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西藏革命黨”人,該劇雖著墨不多,但這是西藏其他文藝作品不曾涉及的內容。何宗英介紹說,從相關歷史資料上看,西藏現代大學者根敦群培當時為“西藏革命黨”設計的黨徽、黨旗中,也有鐮刀、錘頭的元素。由此可以證明,當時中國共產黨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已經影響到中國西藏。同時西藏地方政府中的一些官員也打算向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學習成立組織,甚至想要改變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這說明西藏的封建農奴制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面臨壽終正寢的命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和平解放西藏、平息武裝叛亂、推翻封建農奴制度,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符合西藏各族人民的愿望和利益。
何宗英說,可以說,《西藏秘密》是二十世紀中期舊西藏的一幅歷史畫卷。通過這部電視劇,人們能夠大致了解到當時西藏各階層僧俗人員的生活狀況和西藏封建農奴制的本質。當然,這部電視劇只是一件文學藝術作品,它用具體生動感人的形象、語言的藝術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而不可能像紀錄片、人物傳記或者歷史教科書那樣用抽象的概念一成不變地去反映歷史原貌。作為一部文藝作品,這部電視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有待修改和完善。“該劇的編導只是一名編導,而不是歷史學家、藏學家和藏族民俗學家,劇中出現這樣那樣的不足在所難免。這些不足只是枝節問題,瑕不掩瑜,既不影響全劇的整體架構,也不影響它作為一部好作品的地位。”
何宗英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作的主旋律,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西藏秘密》很好地體現了愛國主義、民族團結、反對分裂的主題,是新舊西藏對比的生動教材,也是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教育的生動教材,其現實意義重大。
原標題:還原真相 以史鑒今——西藏社科院研究員何宗英談《西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