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努力,結果還是沒救活”,牧民尖木措狠狠吸了一口已燃到指邊的香煙。
已近不惑之年的尖木措是青海湖畔的普通牧民,上過兩年小學,卻已在普氏原羚的民間保護路上走過二十多載。這20年間他的所有支出都是自掏腰包。
“沒救活”的是一只名叫“才仁”(藏語,長壽之意)的受傷普氏原羚。雖然這種事情已不是第一次發生,但每每收到救護普氏原羚的死訊,尖木措總會難過上好一陣子。
普氏原羚早在1999年就被中國官方列為“極度瀕危野生動物”。這種曾廣泛散布于中國西北地區的物種,如今只在環青海湖周邊區域才能見到。
尖木措說,“藏語中并沒有保護一詞,人與自然中的萬物都是共生、平等的,我做的只是這種規則的堅守人,人和動物、環境都應該和諧共處”。
臨近中午,青海湖畔依然寒意襲人,尖木措要在達玉草原上來回走上30多公里,而像這樣的巡護過程,他每個星期都要走上一兩趟。
“藏族人講求不殺生,能救一條生命就絕不能傷害生命”,尖木措說,“昨晚下雪了,今天普氏原羚出來覓食肯定會遇見狼或者狐貍,一不小心就會喪命或者掛到網圍欄上。今天還得走快點,不然它們又有麻煩了。”
還未走出去多遠,尖木措從藏袍中掏出望遠鏡,一遍又一遍地清點著遠處草場的普氏原羚,并記在“工作本”上。
在他的急救包中,有一些簡單的包扎用具、消毒藥水、手鉗、照相機以及用塑料袋包裹著的饃饃和用礦泉水瓶裝著的奶茶。
“父輩們回憶,上世紀50、60年代青海湖附近還有成千上萬只普氏原羚,到1986年的時候我家周圍草場能看到的普氏原羚不過30多只”,尖木措說,“為了普氏原羚能有棲息地,我們達玉村的牧民從前些年開始主動減少養畜規模,還降低了網圍欄的高度,剔除了網圍欄上的刺絲,現在看來是成功的,普氏原羚增加了很多。”
比起狼、狐貍或者網圍欄,尖木措更擔心的是對普氏原羚的非法獵殺,“不過現在獵殺基本絕跡,1994年的時候有人認為我多管閑事,還曾被人用槍指著腦袋過哩”。
尖木措今年還貸款10萬元人民幣蓋了三個大暖棚,“一個給自家羊的,兩個給普氏原羚”。
“12月左右是普氏原羚的交配期,也是我一年中最忙的時候。受傷的就帶回去放到我的‘家庭救護中心’,救治完后讓它們在暖棚里‘療養’”,尖木措說。
尖木措說,“這些小精靈很聰明,知道誰是真心喜愛它們、不會傷害它們的人,現在它們已經把我家附近當成了聚集、休息、飲水的固定場所。夜深人靜的時候,還可以聽到它們用前蹄撓門的沙沙聲。”
和尖木措一樣,目前青海湖周邊共有50多名牧民自發承擔普氏原羚巡護任務,在這些當地牧民的努力之下,普氏原羚數量開始逐步回升。
巡護單程結束,尖木措看到他家周圍的草場上普氏原羚并無異樣,整個人舒展了很多。“現在我當好藏族共生規則的堅守人,后代就不會只在圖片里看到普氏原羚了”。
原標題:青海湖藏族護“羚”員:我只是堅守共生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