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夢
住房是百姓安身立命之所,承載著每個家庭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十一五”期間,西藏安居工程提前1年實現了使西藏全區住房條件比較差的80%的農牧民群眾住上安全適用的房屋的承諾, 27.48萬戶農牧民群眾住上了安全適用的房屋。
察雅縣小學孩子們課堂認真聽講。 攝影:王昕秀
“政府實施的安居工程就是好,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現在我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而且生活也是越過越好,心里真是高興。”在道路邊開洗車場的普布說,“以前我就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家里的收入都是靠種地、養牛。農牧民安居工程實施后,我們還把一間門面房改成洗車場,每天有很多私家車過來洗車,家里的收入增加了不少,現在的生活非常幸福。”
據了解,在“十二五”規劃中,為使西藏全區未能納入“十一五”建設計劃的部分農牧戶以及新增戶住上安全適用的房,西藏從2011年起到2013年再用三年時間繼續大力實施農牧民安居工程這項“民心工程”,建設完成農牧民安居工程18.55萬戶,受益人口達90萬人,總投資107億元。從分類情況看,貧困戶搬遷22000戶,每戶補助2.5萬元﹔游牧民定居15949戶,每戶補助2萬元﹔興邊富民7120戶,每戶補助1.7萬元﹔民房改造140411戶,每戶補助1.5萬元﹔共安排補助資金30.49億元(含抗震加固補助資金每戶5000元)。
據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西藏全區農牧民安居工程已累計完成投資278億元,累計完成農牧民安居工程46.03萬戶,其中:農房改造28.77萬戶,絕對貧困戶1.2萬戶,其它貧困戶6.2萬戶,地方病重病區群眾搬遷0.4萬戶,游牧定居5.63萬戶,興邊富民3.83萬戶。通過實施農牧民安居工程,全區230萬農牧民圓了“新房夢”。
同時,農牧民居住條件也得到了改善。實施農牧民安居工程以來,230萬農牧民搬進了安全適用的新房。通過改水、改廁、通電、通郵和建設鄉村道路、牲畜棚圈、沼氣等一系列配套設施,農牧民不僅住上了新房,用上了自來水,還看上了電視,聽到了廣播。
致富夢
近年來,西藏全區加大對農牧民的技能培訓力度,提高農牧民生產技術水準,促進了農牧區富余勞動力的轉移就業。通過實用技術培訓、勞動力轉移培訓、專業技能培訓,培養了安居工程建設的主力軍,他們不僅有力地推動了安居工程建設,還成為了發展農牧業特色產業的領頭雁。
西藏山南地區貢嘎縣江塘鎮保吾村有一處養雞廠。由于地處山谷間,保吾村的自然以及交通條件都較差。全村三分之一人口、約合150人為貧困戶。為加快村民脫貧步伐,貢嘎縣扶貧辦于2012開始申報蛋雞養殖基地扶貧項目。在這樣的契機下,當地村民阿旺卓瑪于2013年底被招錄為一名養雞工人。據養殖基地負責人巴桑介紹,該項目總投資151.5萬元,其中國家扶貧投資95萬元。基地目前約有8000余只蛋雞,日產蛋3000多枚,每枚3元左右。巴桑說,雞蛋銷售方式主要為零售,常常供不應求。
據悉,養殖基地計劃經過三年的累計后,每年將年利潤的10%作為村委會扶貧幫扶基金,60%以分紅方式增加全村群眾收入,剩余的用于養殖基地自身發展建設。
拉薩市城關區娘熱鄉仁欽鄉蔡村八組曾經是貧困村之一,2012年,總投資30萬元(其中國家扶貧資金20萬元,城關區政府配套投資8萬元,群眾自籌2萬元)的363平方米洗車場在蔡村八組建成。
洗車場實行“支部+能人+貧困戶”的經營模式。能人擔任洗車場店長,洗車場以貧困群眾為主,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洗車場不僅為貧困戶解決了就業問題,還增加了村民的現金收入。
為確保扶貧對象增收的穩定性,西藏將產業扶貧作為重點,加大參與式扶貧的工作力度。據了解,2013-2020年,西藏全區產業扶貧規劃總投資520.5億元,其中2013-2015年規劃總投資154.65億元,占規劃總投資的29.7%,
讀書夢
目前,西藏全區實行教育“包吃、包住、包學習費用”優惠政策。
“包吃、包住、包學習費用”,就是平常簡稱的“三包”教育政策,這是國家專門針對西藏制定的一項特殊民族教育政策,從1985年起實行至今,中央和西藏不僅先后13次提高“三包”標準,同時進一步擴大享受范圍。2012年西藏在全國率先實現包括學前教育3年、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的15年免費教育。2013年教育經費投入達到110億元,其中,“三包”經費13.81億元,惠及在園、在校學生52萬余人,占在校學生總數的95%。
從2014年秋季新學期開始,西藏將第14次提高“三包”經費,在現行標準基礎上每生每學年提高200元,分別達到二類區2800元、三類區2900元、四類區或邊境縣3000元。
正是在這一政策的長期推動下,農牧民減輕了送子女上學的負擔,積極性被極大調動,農牧民的讀書夢學習夢正在實現。
近年來,中央和西藏自治區一直重視和支持西藏基層書屋建設,累計下達農家書屋工程建設資金1.09億元,寺廟書屋工程建設資金3752萬元。截至2014年,西藏農家書屋累計配備了993種、2760冊(盤)出版物,寺廟書屋配備了472種、1052冊(盤)出版物和10個書架。
在書屋建設過程中,西藏把農家書屋、寺廟書屋建設作為重大文化惠民項目,列入旨在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的“八到農家”工程和提升寺廟公共服務能力的“九有”工程建設范圍,廣受農牧民群眾和寺廟僧尼歡迎,基層書屋正成為群眾學習科技知識和提升自身素養的培訓基地、了解方針政策和增收致富的重要信息窗口。
根據農牧民群眾實際需求,西藏從2013年開始每年實施農家書屋出版物更新補充,僅2013年和2014年兩年,已先后向西藏全區農家書屋更新補充了《西藏十大惠民舉措明白書》《新舊西藏對比圖文解說》《青稞和核桃栽培技術》等154種、217萬冊(盤)藏漢對照、圖文并茂、以藏文為主的優秀出版物。(本文內容來自西藏日報、新華網、人民網、中國西藏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