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永次成老人說起這些的時候,仍然顯得心有余悸,因為他就是當年騾幫的一員,也是當時真實歷史的見證者。
頓珠拉加老人深有感觸地說,金珠瑪米打完仗后,就在君達村里休息。當時他看到非常勞累的解放軍官兵就蹲在河邊喝生水,覺得非常可憐,就招呼他們到自己家喝熱水,沒想到卻被他們婉言謝絕了。“他們從青海那邊過來,長途奔波,又打了仗,雖然非常疲憊和饑餓,可他們根本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反而送了很多東西給我們。金珠瑪米真是菩薩兵。”
兩位老人的生動描述,使我們深切感受到了當時由于道路情況的制約,十八軍將士們進軍類烏齊時的艱辛,更深切地感受到了當時的老百姓對改善交通條件的渴望與期盼。
歷史上,為改善這里的交通條件,位于類烏齊鎮的類烏齊寺,也曾出資修建鐵索橋、木橋、索道,開辟渡口,當地的老百姓也出資出力修路修橋,但效果并不明顯。
如今老百姓的愿望徹底實現了。近年來,類烏齊縣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關懷下,在援藏省(市)的大力支持下,高度重視改善交通條件,公路網不斷擴大。2000年到2009年,類烏齊縣共完成公路建設投資37533萬元。至2009年底,全縣公路通車里程達到852.086公里,十個鄉(鎮)均已通車,97.6%的行政村通了公路。初步形成了由兩條國道(G317、G214)為主線,輔之四條縣道、數條鄉村道路的交通體系。曾經交通閉塞的類烏齊,如今已擁有各型機動車380余輛,年貨運量達9萬噸左右。
已在類烏齊縣工作了十幾年的縣委宣傳部的何淑群介紹說:“公路建設的巨大變化推動了公路運輸業的發展。2009年全縣擁有各類運營車輛652輛,載重量3200多噸。全縣公路運輸完成客運量3.9萬人次,旅客周轉量1794萬人公里;完成貨運量4.1萬噸,貨物周轉量3362萬噸公里。在運輸能力增強的同時,運輸整體服務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與我們同行的司機師傅才旺興奮地告訴我們,現在我們到囊謙只需要3個小時,如果車況好一點的話只需要2個多小時,類烏齊縣境內的這一段路全部都是柏油路。
才旺師傅的話,解釋了我們初到類烏齊縣城時發現的一個現象,那就是在類烏齊縣城里,來自青海的車子特別地多,無論是滿載貨物的大車還是悠閑行駛在干凈整潔街道上的小車。
采訪就要結束的時候,頓珠拉加老人從自己的枕頭下面摸出一張照片來。這是他和自治區原黨委書記陰法唐先生的合影。他興奮地說,以前陰法唐書記來看望他的時候,祝愿他要活到一百歲。按照當地的風俗,如果有大人物的祝愿,他就肯定能活到很大歲數。
是啊,如今,便捷的交通已經方便了當地老百姓出行的條件,同時也給類烏齊的群眾帶來了更好的物質生活條件。在這樣的便捷交通條件下,在類烏齊日益富裕的物質生活條件下,頓珠拉加老人一定能活到一百多歲,類烏齊也將會有更多的百歲老人。(高啟龍崔士鑫 張曉明 溫凱)
類烏齊:
類烏齊是昌都的北大門,處于黑昌公路國道317線和康青公路國道214線匯合處,距昌都地區所在地105公里,距昌都邦達機場約101公里,距西藏首府拉薩907公里,距四川省成都市1395公里,距青海囊謙縣城230公里。
1950年,十八軍154團與青海騎兵支隊翻越囊謙大雪山,兼程前進,攻占了昂曲河上的加桑卡(今類烏齊縣加桑卡鄉)。又以三十六小時的連續急行軍,進軍到昌都西北要隘類烏齊,殲滅藏軍第七代本(團)一部。隨后騎兵支隊經恩達、拉貢橋直向昌都插去。昌都西逃之敵,被騎兵支隊和十八軍壓縮在珠古寺山溝里,無路可逃,最終全部放下武器。
來源: 西藏日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