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3批18名云南先心病患兒今日全部完成手術
因為一塊兒做手術,病房里很多孩子都成了朋友。
都是云南人,家長們相互串門詢問孩子的病情。楊映波 攝
直到夜間,昨日做完手術的6名云南先心病患兒,仍在監護室戴著氧氣罩休息。這也是第二批完成手術的患兒。濟南軍區總醫院心血管研究所的醫生說,今日一早還將有5名患兒進手術室。加上前日已做完手術的7名患兒,3天內將有18名患兒完成手術。
由于其他患兒的手術時間未定,一些家長也會偶爾帶著他們來到醫院走廊透氣散心。據介紹,個別患兒因病情拖延時間較長,已擴散至心臟之外的器官組織。后續的手術也會越來越復雜。
后續一些患兒將開胸手術
昨日6名患兒的手術從7時30分一直持續至12時30分。手術完成后,他們都沒有直接回到病房。濟南軍區總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主治醫師王香榮說,昨日做手術的患兒都是采取小切口微創手術,不同于前日的介入手術。因為需要插呼吸機和使用體外循環機,整個過程更為復雜。
她介紹,使用體外循環機意味著做手術時,患兒的心臟是停止跳動的,做完手術后也就需要更長的恢復時間,“醫生都會做密切的監護,術后約六七小時后孩子都能蘇醒,手術也很順利,患兒的體征也都平穩。”
據了解,今日一早會有另5名患兒開始手術。對于需換瓣膜的3個患兒和1個需換起搏器的患兒,醫院也做了詳細規劃,“等他們身體條件符合手術標準后,再安排手術。”王香榮稱,個別患兒因病情拖延時間較長,已擴散至心臟之外的器官組織,“有一個患兒的心臟有24公分的缺口,肺高壓也非常嚴重,還在觀察她身體變化情況。”后續一些患兒,還將用開胸的常規手術方法治療。
42個云南家庭將受到資助
二樓病房門外,一些家長帶著未做手術的孩子來到過道透氣。小孩們互相慢跑追逐玩耍。剛從云南到濟南的42名先心病患兒及家屬,似乎都在慢慢適應這座城市給予他們的關愛。
彌勒市婦、殘聯的幾名工作人員昨日告訴記者,目前正在統計每位患兒的家庭信息情況,讓患兒家長填寫“中央財政資金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項目的基金申請表”、“民政部受助對象申請表”和“中國衛生法學會滇西地區愛心使者先天性心臟病兒童救助基金申請表”。
“42名患兒家長從9日開始到今天才填寫完,明天我們會盡快把這些表格信息寄回彌勒,交由市民政局蓋好章再寄回來。”工作人員稱,這樣可以幫助患兒家庭解決手術費用。
故事
母子3人全靠低保撿樹葉貼補家用
“我要回家!媽媽,我要回家!”前日做完手術后,2歲半的女孩鄭琪琪(化名)睡熟了一晚,昨日中午,睡眼惺忪的她開始哭鬧著回云南。與鄭琪琪同一天做完手術的12歲女孩查紅利見狀,將手里的彈簧球遞給了鄭琪琪,哄小妹妹開心。
鄭琪琪的母親王瓊芬說,2012年女兒出生兩個月時,丈夫就因犯事而被捕入獄。 “家里還有丈夫與前妻生的兩個兒子,一個18歲一個10歲,現在大兒子出去打工了,也很少講上話。”王瓊芬說,家人的生活來源主要靠政府給的低保,“3個人每個月有372元。”
王瓊芬每天早上趁女兒睡覺的空隙,背著背簍去山里撿桉樹葉賣,以此貼補家用。“桉樹葉可以賣給人家烤油,每斤六七角錢,一天最多能撿10多塊錢的葉子。”因為白天要照顧年幼的女兒,她很難出門找其他工作。
“我母親得肺癌死了,父親60歲還要幫我弟弟照看孩子,因為弟弟幾年前出車禍身體有殘疾。”王瓊芬說,自己和女兒也經常患病吃藥打針,每月藥費要花不少錢。“非常感謝彌勒市政府的工作人員和濟南醫院給我們的幫助,如果沒有他們,我的女兒根本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做手術。”(完)(肖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