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主任周紅說,“橋頭堡”建設是中央繼續擴大對外開放、進一步提升沿邊對外開放水平、進而用好本世紀頭20年戰略機遇期的重大戰略舉措,是對我省在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戰略中的新定位。“橋頭堡”建設為全面提升我省對外開放水平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性發展機遇。
發揮好云南的樞紐作用是關鍵。云南作為我國與東南亞、南亞地區陸上距離最短、歷史聯系悠久、友好往來較密切的省份,在“橋頭堡”建設中的樞紐地位突出。我省應抓住機遇,在國家政策支持幫助下,充分發揮優勢,以更加開闊的視野、更加開放的方式,更加有效的合作、更加優質的服務措施強化“橋頭堡”建設。既要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工程,與周邊及鄰國共建互聯互通網絡,共謀互利共贏之策,又要內引外聯,提供便利,增強虹吸效應,促進更加廣泛的合作交流,使“橋頭堡”建設不僅成為撬動云南整體發展的杠桿,也成為撬動我國西南地區與東南亞、南亞三大板塊互動共融的杠桿,成為新的區域性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門戶、橋梁與紐帶。
深化國際區域合作是重要平臺。經過近20年的探索和努力,我省與周邊國家所構建的雙邊與多邊并舉的國際區域合作模式呈現出勃勃生機,為我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實施“走出去”戰略、參與國際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應搭乘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各項制度安排,落實好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內容,努力提升孟中印緬地區經濟合作層次,提高云南—老北、云南—泰北、云南—越北合作機制的效能,積極爭取與南亞國家建立合作機制,進一步深化國際區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我們要更加重視請進派出、國際友城等友好交流工作,廣交朋友,匯聚人脈,建立更加廣泛的國際合作交流渠道。我們要創造條件,爭取有更多的國家到云南設立領事、商務及金融機構,構建多元、穩固的對外合作平臺。我們要做大做強國際會展,把昆交會、南亞國家商品展、中國—南亞商務論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走廊論壇和國際旅交會等高級別國際會展活動辦出特色、辦出影響、辦出效益,把云南打造成為國際會展的理想舉辦地,塑造開放包容、文明大氣、親和友好的國際形象。
構建和諧周邊是重要支撐。“橋頭堡”建設需要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離不開周邊鄰國的大力配合。我們要認真貫徹“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積極營造和平、穩定、合作、發展的周邊環境,為“橋頭堡”建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鞏固和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合作關系,不僅要充分發揮政府交往的主渠道作用,全省上下都要自覺主動地做工作,正確處理好局部與全局的利益、地方與國家的關系,為“橋頭堡”建設添磚加瓦。我們要進一步提高沿邊開放水平,加強邊境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建設,在管邊、護邊的同時,不斷提高用邊、興邊的能力,促進邊境地區的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區位優勢向開放優勢轉變,促進國際大通道建設,實施通關便利化,以大開放帶動大合作,促進大發展,實現共同繁榮。
提高國際合作能力是重要條件。“橋頭堡”建設必將加速我省國際化進程。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發展變化,就必須強化人才戰略,加快人才培養。要通過各種途徑,培養、聚集一批具備參與國際合作能力、精通外語并通曉東南亞、南亞國家的歷史、文化、民情風俗、法律法規,能夠靈活運用國際規則、國際法和國際交往禮儀的創新型和開放型人才,為我省與東南亞、南亞國家進一步開展合作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加快形成更具活力、更加開放、更符合國際慣例的體制環境。外事涉外干部作為我省國際合作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更應自覺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開拓進取,扎實工作,積極為“橋頭堡”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來源: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通訊員 劉紅)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