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云南省巧家縣充分挖掘熱區資源優勢,切實加大種植結構調整力度,優化種植區域布局,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科技為支撐,努力擴大種植面積,大辦示范樣板,提高復種指數,多措并舉推進秋冬農業開發。目前,秋冬作物種植已成為該縣農民增產增收的重要途徑。
今年,巧家縣計劃種植晚秋作物28.72萬畝,預計實現產量12080噸;小春糧作物14.8萬畝,預計實現產量2.0萬噸;冬早作物16.0萬畝,預計實現產值3.41億元。舉辦晚秋作物示范樣板4.1萬畝、小麥豐產樣板2萬畝、小麥高產創建樣板1片1萬畝、蠶豆豐產樣板1萬畝、小春油菜豐產樣板1萬畝、冬早馬鈴薯高產樣板2萬畝、冬早蔬菜核心樣板2000畝,在白鶴灘鎮建立冬早無公害蔬菜基地1000畝。
為確保種植計劃圓滿完成,該縣把秋冬作物種植作為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和年終“爭先創優”考核內容來抓緊抓實,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對其進行研究和安排,并出臺了扶持政策,明確了目標任務和工作措施,做到思想早發動、目標早明確、工作早部署、措施早落實、服務早組織。同時,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針對不同區域,加大適宜本地種植的高產、抗病、優質的新品種推廣應用力度,在二半山以下地區種植秋紅苕、秋豆類、秋蔬菜等,二半山以上地區種植秋馬鈴薯、秋蕎子、秋蔬菜、秋綠肥和適宜當地種植的其它農作物;大力推廣以“中豌四號”、“中豌六號”、“長壽仁”、“新西蘭”、“中甸紅”、“會-2號”、“甜脆毛豆”為主的秋豌豆、冬馬鈴薯及冬大豆優良品種,強化生物多樣性栽培和配方施肥等措施,加強科技培訓、技術指導和病蟲害防治及田間管理;全面落實“六統一、三配套”措施(統一良種、統一規格、統一節令、統一施肥、統一管理、統一防病,配套良種、配套化肥、配套農藥),由縣財政安排30萬元、縣農業局爭取49萬元樣板補助資金,高起點、高標準、成規模地實施好秋冬作物豐產樣板,以提高良種良法覆蓋率,確保糧食穩定增產,促進農民增收。
另外,該縣還認真做好優良種子、化肥、農藥、農械等農用物資的調供工作,保證農用物資及時就位;加強對農資市場的營運和監管,嚴厲打擊生產、經營假冒偽劣農用物資行為,切實維護農民利益;加強市場預測,充分利用“數字鄉村”網、“農信通”等媒介,強化信服務和推介秋冬農業產品,積極支持和鼓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大力扶持、引導各地協會幫助農民“跑市場、抓訂單”,幫助農民戶搞好農產品流通;大力扶持龍頭企業以運行“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來拓展市場。
來源: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通訊員 閆科任 記者 李映青)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