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與攝影七十年——魯迅之子周海嬰的別樣人生
不做空頭文學家
9月9日,在得知周海嬰先生將在北京舉辦個人影展時,記者聯系到魯迅博物館館長孫郁。當天下著小雨,沒什么游人,魯博很安靜,主人很熱情。孫郁介紹:“周海嬰先生出生于1929年9月27日,今年是80虛歲,他10歲時就拍了第一張照片。魯迅說過不想自己的孩子當空頭文學家,但周海嬰無意當中成為了攝影家?!?/p>
接著,記者撥通周老家的電話,魯迅的長孫、周老的兒子周令飛先生告知記者,周老最近身體不好,單個的采訪只能暫時擱置,但在影展舉辦前會召開一個小型新聞發布會。
9月24日下午四點,在北京魯迅博物館陳列大廳,由孫郁主持的周海嬰攝影展新聞發布會熱烈召開。來自《人民日報》、《中國日報》、《新京報》等媒體的二十多名記者早已就位。周老態度謙和、精神極好,積極回應記者的提問。
周令飛補充介紹攝影集及攝影展的具體情況,解放軍畫報社原副社長、《解放軍報》高級記者、攝影評論家劉鐵生則向大家介紹周老照片的藝術價值。周老還向現場記者每人贈送一冊裝幀精美的《鏡匣人間——周海嬰80攝影集》。
人活在世上,有一些事情是無法選擇的。周海嬰對此的理解更加深刻,作為著名文學家魯迅的兒子,他一輩子活在魯迅的“人場”里。魯迅留下了遺囑,“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敝芾险f:“我是在一個‘人場’的環境下長大的,父親一直在鞭策著我,同時也給我壓力?!?/p>
時至今日,周海嬰先生舉辦攝影展,依然非常謙虛謹慎。毫無疑問的是,周老沒有辜負父親的殷切期望,他已展示出自己獨特的價值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