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8月9日),記者從浙江省農業廳獲悉,今年上半年,省本級抽檢各類農產品共2364批次,總體合格率達98.25,比去年同期上升0.8個百分點,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總體穩定。
記者獲悉,省農業廳組織開展的特色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工作中,抽檢草莓201批次、茶葉150批次,合格率分別為96%和99.3%,抽檢楊梅292批次、黑木耳70批次、雙孢蘑菇50批次,合格率均達到了100%。
省農業廳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副處長虞軼俊告訴記者,上半年浙江省沒有一起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當江蘇西瓜“膨大劑”事件傳得沸沸揚揚時,省農業廳立即組合開展時令果蔬應急抽檢,共抽檢枇杷、西甜瓜、黃瓜、絲瓜等農產品110批次,合格率是100%。“這說明,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是可控的。”虞軼俊說。
目前正是葡萄上市的旺季,省農業廳7月底對溫嶺市、路橋區、金東區、浦江縣、慈溪市等5個葡萄生產縣(市、區)共抽取100批次樣品。檢測殺蟲劑、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等農藥殘留指標54項,合格率100%。
“市民可以放心購買我省的葡萄,時令果蔬上市之前,我們都會對果蔬進行質量安全抽檢。”虞軼俊說。
對于一種農產品從生產到上市,許多消費者并不了解這其中它需要經過的檢驗。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工作,就是農產品在上市之前所要持有的一張“通行證”。
虞軼俊向記者介紹,以草莓為例,首先生產者要自己檢測把關,其次各級農業部門在草莓上市前會對全省范圍內各個市縣區的生產基地進行質量安全抽檢。
一般一個批次的草莓,大約在1公斤左右,今年,檢測人員要對這1公斤草莓進行“體檢”,“體檢項目”包括檢測殺蟲劑、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等農藥殘留指標多達90多項,只要有一個指標不合格,這個批次的草莓就被認為不合格。
那么檢測不合格的草莓就不能上市了嗎?
“我們有溯源機制,一旦發現有不合格的批次,我們會立即派人去這個基地,提出復檢,并且讓這個基地的草莓延遲上市。要看它不合格的是哪項指標,有些農藥殘留過幾天之后會自然降解,我們復檢的時候,如果發現合格了,那么它就可以上市,如果不合格,就要繼續延遲上市。”虞軼俊說,農業部門對農產品的“體檢”非常嚴格,事實上有些指標偏高或者不足,都是非常微量的,對人體沒有什么傷害,但是為了保障安全,仍會要求該農產品推遲上市。
來源:錢江晚報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