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多萬浙商,足跡遍及五湖四海。如今,隨著發展海洋經濟、扶持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等戰略機遇的到來,越來越多在外開疆拓土的浙商,把目光轉向故里,回歸桑梓,報效家鄉。
8月4日,410多位來自省內外及海外的天下浙商分三路赴浙江省舟山、衢州、麗水,考察投資環境。
大海淘金
汽車進入西堠門大橋,隔著冊子水道東望,舟山島的輪廓漸漸清晰。“那就是舟山島,峽灣后面就是定海西碼頭。以前,舟山人大多從這里出去的。”盡管今年已經來來回回不下五趟,48歲的舟山商人陳仕能仍抑制不住興奮。
今年初,國務院正式批復《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海洋經濟時代推開大門,先知先覺的陳仕能“聞風而動”。
仿佛是個輪回,當年從海上走出去的陳仕能,又從離開的地方回到家鄉。而且,隨之而來的,是約7億元的海工船大單,和上海舟山商會的“百億投資計劃”。
“我是舟山長大的,自己有了一定的事業基礎,總想著能到故鄉做點事情。”陳仕能告訴記者,舟山人的海洋意識十分強烈,此次投資的海工船項目也是看中了浙江臨港、臨海產業發展的大好前景。
同為舟山人的上海三盛宏業投資集團董事長陳建銘,也是此次“百億投資計劃”的發起人之一。他說,聽到家鄉發展海洋經濟的利好消息之后,商會就有了投資家鄉的念頭,“百億不是終點,如果有好的項目我們還會繼續投資。”
其實,被藍色的海洋夢想吸引而來的,遠不止舟山商人。“我們商會來了不少人,不過大家對海洋經濟感興趣的比較多,來舟山考察的占了將近一半。”來自河南省浙江商會的諸暨商人許信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