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陵園內,烈士塑像、墓碑被毀
金村烈士陵園位于村南1.5公里處,坐落在九龍山半山腰,烈士陵園占地4.5畝,分為兩處,其中一處便是馬驥的衣冠冢,這里矗立著馬驥石雕塑像、兩塊生平介紹牌以及一座2.2米高的“馬驥烈士永垂不朽”的紀念碑。
記者發現,馬驥烈士的塑像面對著金村方向,只是頭部已不知去向,從平臺基座堆放的石板可以看出,這里尚在建設中。寫有“馬驥烈士永垂不朽”的紀念碑也被敲掉了一個“馬”字,碎片散落一地。
“8月4日一大早,就聽人說頭像沒了、墓碑被砸了。”馬驥的親戚、金村村委會委員的馬英俊說:“當時我第一反應是不相信,去現場看了很震驚。馬驥為國家做出了貢獻,破壞者的行為對不住國家。”
他告訴記者,事發前一天傍晚,附近一位承包魚塘養泥鰍的農戶聽到有汽車上山的聲音,“所以我們確定這是一起惡意的人為破壞事件。”8月4日,他聯系了在村里的兩個叔叔馬福山、馬福興,一同向千祥派出所報案。
“這不僅是對烈士的不敬,也是個人道德修養的缺失。”金村黨支部書記馬世東說。
烈士塑像和紀念碑建好不到3個月,就被人蓄意毀壞,村民們對此非常氣憤,“雕像和紀念碑都是花崗巖做的,如不用大榔頭,很難敲破的”。
千祥派出所副所長蔣向飛告訴記者:“現在頭像還沒找到,案件尚在偵破中。我們一方面在破案,另一方面也要做好群眾工作。”
據了解,東陽警方介入調查此事后,村民們幾乎每天去派出所打聽案情。馬驥烈士沒有后代,目前,他的親屬正在積極征集破案線索。
他親歷八年抗戰,被追認革命烈士
據有關資料記載,馬驥烈士1919年出生在上海金山,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八年抗戰中,歷任遼寧省本溪縣政府秘書、草河掌區政委等職。
1947年2月3日,馬驥在率領工作隊下鄉開展工作時,被地方反動武裝包圍,在力量懸殊的戰斗中,一串從背后打來的機槍子彈,射進了馬驥的胸膛。當夜,群眾冒著生命危險,把馬驥的遺體偷運出來,裝入棺槨。
1947年7月7日,草河掌人民為紀念馬驥烈士,將其犧牲地興隆村改名為馬驥村。
解放后馬驥被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安葬于本溪市烈士陵園。
2009年9月,在烈士親屬要求下,遼寧省本溪縣有關部門批準,同意烈士親屬將烈士骨灰盒一具、烈士衣物回歸故里安葬。
后來,在金村熱心人士馬立福的要求下,又另辟一處馬驥烈士陵園,作為衣冠冢,以寄托烈士親屬和家鄉人民的哀思。
“馬驥烈士,因為葬在遼寧,本地人知道的不多。”馬立福老人說,召集烈士親屬后裔籌募基金建造馬驥石雕塑像和‘馬驥烈士永垂不朽’紀念碑,也得到了金村黨支部和村委的支持。”
來源:浙江在線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