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浙江永嘉縣主要領導分頭前往成都和內蒙古,忙的是同一件事:吸引在外永嘉企業家回鄉創業。類似的招商行動,今年以來永嘉已經開展了十幾次。
不僅是永嘉。八月酷暑,行走浙江,處處能感受到浙商回歸的濃烈氛圍。
去年10月,首屆世界浙商大會召開,我省吹響了“創業創新闖天下、合心合力強浙江”的號角;12月,《關于支持浙商創業創新促進浙江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積極吸引浙商回歸,成為我省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今年初,支持浙商創業創新又被確定為全省經濟工作的“一號工程”和標志性工作。
戰略既明,浙江省各地迅速行動,圍繞浙商回歸的鼓勵支持政策接二連三出臺,優化發展環境、助力浙商回歸,成為各地共同的工作重點。以親情感召浙商、以熱情打動浙商、以發展機會吸引浙商,成為各地比學趕超的一致行動。
上半年,在浙江省各地吸引浙商回歸發展中,杭州成為“領頭羊”。在這里,有為支持浙商創業創新量身定制的13條政策:來杭投資辦公用房最高補助1000萬元,商標專用權、專利權等非貨幣出資金額最高可以達到注冊資本的70%,等等。
除了高含金量的支持政策,優化服務環境也是吸引浙商回歸的關鍵。作為省內欠發達地區,衢州在服務環境提升上動足了腦筋,通過大力開展“三治三比”活動,鐵腕整治“庸、懶、散”現象,打造出“流程最優、時間最短、服務最好、效率最高”的“四最”發展環境。在東陽,3年前就開始實施“東陽人經濟回歸工程”,實現了從洽談到落地的全程代理服務制。
好環境,鳳來儀。在寧波,一家名為“創富港”的公司做得風生水起。它專門為創業者提供“拎包入住”的辦公室租賃服務,自今年1月落戶以來,已經開設3家門店,兩年內可達20家。公司董事長、來自深圳的浙商薛春感慨地說:“沒想到回歸創業會這么順利,環境會這么好!”他告訴記者,在創辦時,地方政府親自出面與開發商談判,協助解決租金價格問題,還派駐一名工作人員為入駐創業者提供日常服務。
回歸發展一帆風順,正悄然改變更多浙商的投資選擇。多年來,臺灣上市企業“國祥”創始人陳和貴,一直猶豫是否回家鄉東陽投資。而今這位80多歲的老人終于下定決心,其投資創辦的浙江思科國祥制冷設備公司日前已在東陽建成投產。
統計顯示,上半年,浙江省浙商回歸引進項目到位資金達到708.67億元,完成年度目標的59.06%,同比增長78.20%。(鄭全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