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歐洲目前身陷主權債務危機中,但它并未停止追求創新與環保的步伐,并將其作為應對危機的強體之舉。28日開幕的首屆歐洲機器人技術周讓人感受到歐洲對創新的高度關注。
這次技術周活動歷時7天,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和比利時等19個國家的130多家研究機構、機器人制造公司、科技館、大學等將舉辦多場活動。技術周旨在普及機器人技術的基礎知識,宣傳機器人技術的重要性,提高歐洲青少年對科技創新特別是機器人技術的興趣。
其實,首屆歐洲機器人技術周不過是最近一段時間歐洲在宣傳、推進科學和教育方面接連采取的舉措之一。11月18日歐洲舉辦了抗生素宣傳日,在此前一天歐盟委員會還宣布了一個反病菌抗藥性5年行動計劃,22日歐盟委員會發表新聞公報呼吁保護生物多樣性,因為歐洲生物特別是軟體動物、淡水魚和維管植物面臨嚴重生存威脅。
再早幾天,歐盟委員會16日發表了兩份有關教育的專題報告,指出歐盟科學和數學教育較差,多數歐盟國家對科學和數學教學重視不夠,公眾特別是青少年科學和數學水平較低。
最近歐盟在環保領域采取的措施之一是全歐節約資源運動。10月17日開始的這一運動旨在使公眾充分認識節約資源的重要性,促使他們形成資源節約型消費習慣。歐盟委員會指出,以較少的資源投入和環境損害獲得較大的產出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可以看出,歐洲最近一系列舉措的焦點有二:一是科技創新,二是環境保護。兩者對于歐洲乃至全世界都非常重要,因為只有它們才能應對目前人類面臨的兩大挑戰——經濟和環境問題。
不可否認,金融市場動蕩、希臘和意大利等國領導人紛紛下臺、示威騷亂不斷等一系列亂象是當前歐洲最顯著的一面,但也應當看到,歐洲還有關注科技、關注教育、關注環境的另一面。后者不僅有助于歐洲應對危機和促進增長,對于全世界而言也有借鑒意義——危機中更需要懷抱科學的理想。
(來源:新華網 編輯:劉世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