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會不會受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經濟增速在放緩,但民生投入卻在加力。”王一鳴說,從政府工作報告中看出,無論是總量、還是人均,都保持了持續的力度,基本養老金繼續提高10%,新農合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280元,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提高到30元……這體現了對經濟增長質量更加重視,讓百姓看到實實在在的希望。
“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力生產率提高同步”,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王一鳴說,提高居民收入,最基本的途徑是提高勞動者報酬收入。這表明,今后要合理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
改善民生,除增加投入等措施外,根本上還要靠深化改革,靠改革釋放民生紅利。目前收入分配改革若干意見已經出臺,要確保制度建設到位、政策落實到位。
3.5% CPI不具大幅反彈基礎
今年物價目標考慮了百姓承受力,也考慮了通脹壓力
解讀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張立群
采訪人:本報記者 王珂
報告原文:【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左右】
“今年CPI目標定為3.5%,是合理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說,這一預期目標略高于2012年實際數2.6%,是綜合考量有利、不利因素的結果,既考慮了今年通脹壓力,又充分考慮百姓的承受能力,同時為理順能源資源價格留出空間。
今年1月,CPI環比上漲1%,創下1年來的最高值。有人擔心,物價將進入回升周期,今年會出現大幅反彈。
“不能說物價將進入上升周期。”張立群說,今年CPI上漲的影響因素中,蔬菜和肉類價格上漲的影響占了六成。但總的來說,今年物價總水平不具有大幅反彈的基礎。
張立群認為,今年要警惕三大通脹壓力:
首先,農產品供求仍將處于緊平衡狀態,價格受自然災害影響,上漲的可能性仍然較大。其二,目前我國貨幣存量仍然偏大。貨幣存量增多,就可能對房地產、地方投資產生推動,從而拉高房價和總體物價。第三,主要發達國家實行寬松貨幣政策并不斷加碼,導致全球流動性泛濫,有可能助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給我國帶來輸入性通脹的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