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披露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中,“減少和下放投資審批事項”和“改革工商登記制度”等措施受境內外企業關注,企業期待這些措施能夠切實降低投資、經營成本。
方案提出“減少和下放投資審批事項”“減少部門職責交叉和分散”以及“改革工商登記制度”“將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并放寬工商登記其他條件”等一系列舉措,均指向進一步釋放市場活力。
受訪企業與專家表示,方案一旦推行,將為企業帶來直接利好。
“方案將大大降低企業的投資、經營門檻,并減少經營成本,對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或外資、合資企業都是好消息。”浙江工商大學教授鄭勇軍表示。
天津九安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毅告訴記者,“將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相當于免去了企業注冊資本。
“創辦企業必須有注冊資金,企業的銀行驗資賬戶上就要有這筆錢,不能周轉;而認繳制免去了驗資的麻煩,企業承諾承擔與注冊資本相應的企業責任即可,減輕了企業的資金壓力。”劉毅說。
鄭勇軍還注意到,改革方案中提到,逐步改革工商登記制度,將企業工商登記的“先證后照”改為“先照后證”。“‘先證后照’,即先找審批部門辦證,再拿營業執照,這在審批環節企業往往會遇到阻礙,‘先照后證’簡化了企業的登記程序,放寬了登記條件。”鄭勇軍說。
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說明,改革后,各有關部門將大力推進商務誠信建設,切實做到“寬進嚴管”。浙江典當行業協會秘書長孔舟航對此感觸頗深。
“我經常與中小企業打交道,感到‘寬進嚴管’的辦法非常有必要,應該降低企業的注冊門檻,讓市場決定企業的生死,政府只要做好管理、引導和服務就行。”孔舟航說。
在看好這一方案的同時,企業也紛紛提出了自己的期待。
孔舟航說,企業工商登記不僅要做到“先照后證”,還應努力做到“少證”,簡化審批環節。
中美合資藥企北京邁康斯德醫藥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啟成則希望在企業相關事項變更時,能夠少一些行政審批程序。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表示,簡化行政審批制度、促進企業發展是行政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體現。
“這些舉措的核心是轉變政府職能,如果能夠扎實推進,不僅有利于企業,也有利于政府的廉潔、高效。”竹立家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