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論壇官方網站消息:美國剛在4月4日啟動針對中國出口的三類紡織品進行“特保”調查,業界開始擔心更具殺傷力的“反傾銷”調查也會接踵而來。加上中國紡織品出口關稅可能上調,這些不確定因素都使參加本屆廣交會的國內紡織企業“心里沒底”,不再敢輕易簽訂交貨周期長的訂單。
今年1月1日,后配額的腳步如期而至,中國紡織業陷入了一場喜憂參半的變局中。紡織品及服裝自然也成為了這屆廣交會最受矚目的商品。從目前統計數據來看,廣交會服裝成交9.027億美元,增長2.6%;紡織品成交7.54億美元,增長7.4%。
對“后配額時代”首屆廣交會寄予厚望的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曹新宇指出,本屆廣交會紡織品和服裝的交易金額增長不過5%左右,該增幅遠遠低于往屆的平均水平,這說明我國紡織業并未享受到來自紡織品貿易一體化的應得權益。
顯然美國、歐盟在近日輪番“折騰”,你方唱罷我登場,紛紛以“特保”、“反傾銷”相威脅已經起到了預期的“心理威懾”效果。
“這次的成交情況還不錯。”正在廣州參加廣交會的上海三槍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沈斌告訴記者,“但我們還是不敢接長單,現在風險太大。”他表示,今年三槍一季度的出口情況還行,但是國內出口退稅和加征出口稅的調整讓相關企業心里沒底。“我們現在與外方簽署合同時都增加了這樣的條款,如果在簽署合同后出現出口退稅或是出口關稅調整,雙方也會對產品價格進行調整。”
由于美國商務部4月4日宣布對中國生產的棉織襯衫及上衣、棉質長褲、棉質和人造纖維內衣三大類出口紡織品發起為期90天的“特保”調查。根據中美雙邊協議,美國可以在2008年之前對從中國進口的紡織品采取保護性限制措施———設定年增長率7.5%的上限。業界有傳言稱,到時有關部門將根據企業從今年1月1日到設限時的出口實績,來分配多增7.5%的這一額度。上海新思維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金建國表示,不管如何分配對公司業務肯定會有影響,“但像我們這樣的小公司并沒有發言權,所以只有尋找新的出口渠道。”他認為,一旦歐美出口受阻,只有增加對原來非配額地區的出口,另外出口品種也不能過于單一。
沈斌指出,目前對特保限制的出口增加額度分配還沒有正式的說法,他認為不會采用國內主動配額的形式,可能會用登記制。“登記制會更有效掌握出口數據,不過交貨周期長的訂單仍然存在風險。” (來源:東方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