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使用干細胞再生的方法,讓那些無法產生精子的男性擁有完全屬于自己的后代,而不必使用他人捐獻的精子。
環球在線消息:不久前,英國科學家首次成功地用老鼠胚胎干細胞培育出人造精子,并用這些精子和卵子結合,孕育出了活生生的小老鼠。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廣泛關注,這表明人類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使用干細胞再生的方法,讓那些無法產生精子的男性擁有完全屬于自己的后代,而不必使用他人捐獻的精子。
倫理爭論幾乎是與干細胞研究相互伴生的話題。倫理學家稱,這一新科技如果應用在人類身上,必將引發巨大的爭議。
人造精子孕育生命
英國科學家卡里姆·納耶尼亞教授在德國一家實驗室開展了一項為期8個月的研究,他先從一個幾天大的雄性老鼠胚囊中分離出胚胎干細胞,將這些胚胎干細胞在實驗室中進行培育。然后對其中的精原干細胞進行標注,并將它們從胚胎干細胞中分離出來,置入實驗室中培養72小時,產生精子細胞。接著,納耶尼亞教授又將培育出的精子細胞植入母鼠的卵子中,形成早期的受精卵,最后將受精胚胎植入代孕母鼠的子宮中。
焦急等待的科研小組終于等到了7只小鼠降生,實驗獲得了成功!但是欣喜的科學家們卻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問題——人工受精的幾率極低。據了解,在實驗中盡管有數百只老鼠的卵子被植入了人工精子,但只有7個發育成胚胎,并最終孕育分娩出了7只小老鼠。其中一只小老鼠出生不久就夭折,但另外6只老鼠都活了5個多月才死亡,由于老鼠的壽命通常為兩年,這意味著這些人造精子培育的老鼠都活到了成年。但是這些成年老鼠都沒有生育能力,而且還有嚴重的呼吸和行走困難。
盡管這次研究只是“有限的成功”,但科學家們相信,這項技術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如果人造精子技術發展成熟,那么完全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男性不育癥問題。據納耶尼亞教授稱,在將來,醫生可以通過克隆方法,使用一名男子的皮膚細胞制造精子;科學家甚至還可以從一名女人的細胞中培育出人造精子。
有資料表明,人類大約40%的生育問題出現在男性身上,而20%的生育問題存在于男女雙方。那么,如何治療男性不育癥呢?科學家們介紹說,比如,人類可以通過手術的方法分離病人的精原干細胞,在實驗室中設法使這些精原干細胞產生具有生殖功能的精子,再將這些精子植入到患者體內。
科學家們還預測說,將來人類還可能通過核移植的克隆技術生產出攜帶有不育男子的遺傳物質(DNA)的胚胎干細胞,這些胚胎干細胞再經過培育,生產出精子。如果這一系列問題都得到解決的話,將能徹底治療男性不育癥。
事實上,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科學家們也正在進行類似的研究,他們已經證實,用人類胚胎干細胞培育精子和卵子是可能的,盡管他們還沒有用這項技術培育出受精卵。而美國和日本的科學家則都已經證實,從老鼠的胚胎干細胞中可以培育出卵子,并可以對這些卵子完成受精過程。因此,從世界各地科學家所進行的研究可以得出結論:人造精子或卵子的技術是可行的,盡管人們都還沒有將此項技術用于人類研究。
不過,謝菲爾德大學生物學教授哈里·穆爾提醒說,在將這項技術用于治療人類不育癥之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他說:“納耶尼亞教授的研究成果是令人激動的,這首次暗示由人類培育出的不成熟的精子可以最終形成完整的生物個體。這項研究也打開了一扇大門,為我們將來研究遺傳學、癌癥或細胞重組等學科提供了思路。”
人造精子研究由來已久
近年來,干細胞研究的一個新趨勢是希望將干細胞誘導分化為精子或卵子,因而人造精子和人造卵子成為一個新的研究熱點。人造精子研究已經持續了十幾年的時間。
1994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學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展了在小鼠間移植精原干細胞的方法。1996年,科研人員將健康雄性老鼠的冷凍精原干細胞,植入了不能生育的雄性老鼠之后,后者順利產生了精子。
但是此后數年間,人造精子研究進展不大。直到2003年初,日本的一個科研小組宣布,他們成功地把實驗鼠的胚胎干細胞變成了精子細胞。
2004年,美國哈佛醫學院喬治·戴利領導的一個科研小組報告說,他們用雄性老鼠的胚胎干細胞培育出精子細胞,并且把這些精子細胞注入了卵子。其中,有1/5的胚胎生長成了由幾百個細胞組成的胚囊。他們甚至還用胚囊中分離出的細胞培育出新的胚胎干細胞。這也是首次使用人造精子使卵子受精的報道。
同年,新加坡科學家在實驗室條件下培育出魚的精原干細胞,并從中培育出了活的成熟魚精子。
盡管人造精子研究已經持續了十幾年時間,但是并沒有用人工精子孕育出生命。這7只小鼠誕生的重大意義就在于,人類在通過用胚胎干細胞誘導分化為精子細胞的過程中認識了精子發生、成熟的條件、過程和機理。另外,目前男性不育癥呈現上升趨勢,在治療不育癥的所有療法中,超過一半使用的是細胞質內精子注射。人造精子的成功,為解決人類不育癥開啟了一扇大門。
科學家們預測,人造精子至少5年后才能用于臨床使用。其方式一般為:從一名男性的睪丸中提取未成熟的精子細胞,在實驗室中將其培育成功能健全的精子,隨后又放回這位男性的體內。或者,在培育精子的過程中識別其缺陷所在,針對問題專門定制一種藥丸,給該男性服用,提高其生育能力。其他方式包括:在沒有遺傳基因的情況下制造精子,或是使用克隆技術培育與某不育男子基因完全匹配的精子。
在科學與倫理之間尋求平衡
任何科學技術都是一把雙刃劍。從理論上說,“人造精子”的成功表明人類不僅可以利用人造精子或卵子技術解決不育癥等疾病,還可以幫助同性戀者生產出具有“雙親遺傳特征”的孩子。更為可怕的是,男人將可以用自己的精子和由自己干細胞造出的卵子進行受精,不需另外一個人的基因參與就造出一個“單性繁殖”的嬰兒。因此,人們對這項技術的前景爭論不休。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造精子的出現可謂是遲早的事情。但是,由此造成的人倫關系的改變甚至破壞,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奧爾德斯·赫胥黎曾在其經典之作《美麗新世界》中說,在未來烏托邦社會,每一個人都誕生自養育在瓶子里的胚胎,完全是工廠制式化生產的成品。這是對人類自身的諷刺。
倫敦帝國學院醫學倫理學研究人員安娜·斯馬吉多說:“在體外產生可生育精子是一項意義重大的科技突破,為治療不孕不育癥提供了很大可能性。然而,精子和卵子在我們理解血緣關系和親子關系方面起著獨特的作用,在實驗室中生成這些細胞將對我們的社會構成一個嚴峻的概念挑戰。”
一些批評者稱,通過人造精子出生的孩子將受到可以預見的影響。倘若孩子知道其父母一方是實驗室里的一堆細胞時,他在心理上是否會受到傷害?有研究表明,這方面的傷害并不是由于孩子們知道自己是以這種方式生下的,或是因為他們不知道精子捐獻者是何人,而是因為他們感覺自己在出身問題上受到了欺騙。依靠捐獻精子出生的孩子也許會對捐獻者父親的動機和他的個性充滿好奇,但是,通過人造精子生下的孩子可能沒有機會揣測上述動機或個性。這些孩子可能只有悲哀地接受自己沒有父親的現實。
而在互聯網上,一些人也擔心人造精子會使現代婚姻制度在不久的將來終結。比如有些網友寫下了這樣的留言:“這條消息女同志才高興,因為終于不需要男人了”,“男人真的成廢物了”,“以后想要孩子不用結婚了,自己造一個好了,還可以自己養一批打手”……
一直以來,和心愛的男人一起生活、懷孕、生出寶寶,是多少女性一生中最浪漫的追求。但是“人造精子”的出現,將使女性不再需要男性就能生兒育女。女人不再需要苦苦等待生命中的另一半出現,可以永遠不結婚。等到想要孩子的時候,完全可以自己“制造”。
此外,現在大家對于同性戀越來越寬容,同性戀婚姻也在部分國家和地區被認可。這個技術將使同性戀伴侶擁有遺傳基因屬于他們的子女,同性戀婚姻將成為現在的婚姻制度的一部分。
不過一些樂觀的人認為,只要在科學與倫理之間掌握好平衡點,那么這項技術將是利大于弊,可為人類帶來巨大福祉。-
鏈接一: 單性繁殖成為可能
科學家認為,從發展的眼光來看,今后可能從女性干細胞中培養出精子,從男性干細胞中培養出卵子。這樣同性戀的家庭也將擁有自己遺傳物質的后代。理論上,也可以利用同一個人的胚胎干細胞,培養出精子和卵子,進而產生胚胎。不過制造“男卵”和“女精”需要克服巨大的技術障礙。因為正常情況下,要使胚胎發育正常,通常需要獲得雙親的遺傳物質。
鏈接二:中國的人造精子研究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計劃生育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韓春生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小組長期從事人造精子研究,2006年,他們在《生命科學前沿》雜志上發表論文提出,小鼠精原干細胞與胚胎干細胞在自我更新調節方面具有共同的機理。由于精原干細胞是成體中惟一向精子定向分化的干細胞,因此利用它培育出成熟精子的成功率可能更高。目前,他們正在研究直接利用精原干細胞培育精子,不過尚未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作者:朋客 編輯:王晶 來源: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