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2月的一天,伊麗莎白·考克斯放學后照常返回位于倫敦南部的家中。進門前,她聽到“砰”的一聲槍響,隨即看到令她顫抖的一幕:15歲的哥哥比利·考克斯胸部受傷,奄奄一息。伊麗莎白竭盡全力搶救哥哥,手和衣服沾滿鮮血。但一切努力已無濟于事。短短兩周內,比利已是倫敦第4個倒在槍口下的風華少年。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近日報道說,如今,英國黑幫犯罪和毒品交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猖獗,尤其在青少年人群中大行其道。這些青少年在破碎家庭或單親家庭中長大,在描寫暴力的饒舌歌曲中得到滿足,從槍支中獲得安慰。
比利正是黑幫和毒品的一個犧牲品。
“不應該的結局”
比利給人的印象不同于其他街頭暴力受害者。
比利的父親是白人,母親是泰國裔。他們家所在的街區毗鄰百萬豪宅集中的富人區。他生長在一個穩定的家庭,父親是建筑工人,母親是清掃工。母親對孩子們盡心盡力。她經常帶13歲的女兒上芭蕾舞課。“她媽媽總是接送伊麗莎白,風雨無阻,”一個不愿公開姓名的鄰居說,“伊麗莎白也很爭氣。她不久前考入皇家芭蕾舞學院。” 比利的朋友,22歲的艾登·賈姆說,“比利是個好人。他很和善,也愛打招呼。我從未見過他打架或擺臭臉。”
但比利的生活在去年“出軌”。他開始和一些“問題少年”廝混。由于盜竊,學校將比利開除。一個前少年黑幫頭目透露,比利遇害前已開始籌劃和朋友合伙買槍。
在比利之前的4名遇害者中,3名死于槍擊,1人死于銳器襲擊。而在比利被害后一周內,又有1人在倫敦街頭遭槍擊身亡,3人在曼徹斯特中槍受傷。更為殘酷的事實是,上述幾名倫敦遇害者中,有兩人年僅15歲,而且顯然是在自己家中遇害。還有1人16歲,在溜冰場死于眾目睽睽之下。
比利的父親無法走出喪子之痛,他對《星期日泰晤士報》說:“我們太想念比利了。近來我一直在關注另外幾個男孩遭槍擊的案件。我覺得他們還只是孩子,不應該有這樣的結局。”
關愛不能缺少
兒童權益保護者卡米拉·巴特曼蓋利吉說,毒販和黑幫能讓缺乏家庭和學校關愛的少年輕松上鉤。他們對生活在自己地盤上的無助少年了如指掌。巴特曼蓋利吉說,“他們瞄準最脆弱的人,讓他們感到可以不再是受害者、絆腳石和可有可無的人。”
人多勢眾也容易讓青少年產生安全感。盡管倫敦南部的少年幫派在“組織嚴密性”上不及洛杉磯“同行”,但他們給手下弟兄以“保護傘”——他們“罩”著你。
對金錢的崇拜和炫耀是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另一誘因。比利的朋友認為,他本不至于身陷毒品交易而無法自拔,但是,“如果他有錢,他就可以買更貴的運動鞋”。
巴特曼蓋利吉指出,情感脆弱的青少年需要更多時間和金錢投入,以獲得情感方面的幫助和引導。
樸次茅斯大學對80個罪犯調查后得出結論,“除極個別外,他們大都生長在分裂家庭,學習成績落后,遭主流教育排斥,缺乏工作經驗。”
同一項研究表明,許多持槍罪犯曾是持槍犯罪的受害者。他們中的一半曾遭遇持槍人威脅,29人曾被開槍射擊,8人受槍傷。26人稱,曾有朋友和家人遭槍擊致死。
肖恩·貝利在倫敦北部一個秩序混亂的街區長大,現從事青少年工作。他認為,喚醒人們對家庭觀念的重視至關重要。“人們近來才開始談論,在一個雙親家庭長大有多好,”貝利說,“如果我們不給孩子道德上的引導,就只能看悲劇重演。”
槍支唾手可得
一些人看來,黑人饒舌音樂背負著宣傳暴力的罪名。美國著名饒舌歌手“史努比狗狗”曾在歌中唱到:“沒事干,只好給格洛克買子彈。為什么?為了打劫每個毒品交易點。”但如今,以電影、電子游戲和互聯網為載體,暴力畫面變得司空見慣,單單指責黑人饒舌音樂渲染暴力并不具有說服力。
樸次茅斯大學犯罪司法學專業的客座教授丹尼爾·西爾弗斯通說:“最危險的是,可發射子彈的改制仿真槍支唾手可得。”
西爾弗斯通說:“在過去幾年中,年輕罪犯不斷獲得這種仿真武器,而成年罪犯渴望得到真武器。其中甚至有種‘軍備競賽’的意味。”他說,一把仿真槍的售價只有20英鎊(約合33美元),一把真手槍的價格從幾百英鎊至1000英鎊(約合1667美元)不等,而全自動武器的價格則高達4000英鎊(約合6667美元)。
比利的父親說:“人們可以輕易得到槍支,容易地讓人無法置信。”19歲的約翰·巴克斯特與比利一起長大。巴克斯特說,得到一把槍實在易如反掌,“只要撥一個電話,我就可以買到格洛克手槍、MAC-10槍、Uzi槍,貝瑞塔手槍……你能說出來的我都能搞到”。
另有數字表明,在街頭槍擊事件中,獵槍仍“頻繁出場”;手槍的使用次數翻了一番;而仿真槍支,尤其是可發射子彈的仿真手槍的使用,則已翻了5倍之多。
在西米德蘭郡,兩個少年因非法持有槍支于2005年7月被捕,他們當時的年齡分別是13歲和1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