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
中國日報網(wǎng)環(huán)球在線消息:在很多人心目中,國際空間站是一個非常神秘的地方,專供美俄等國家的宇航員們在這里進行科研和試驗。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員日前透露說,如果一切進展和預期的一樣,國際空間站將在2010年建成時迎來第一批太空實驗研究者,這將是國際空間站首次對外開放。
***空間站將對外開放
據(jù)美國媒體報道,當?shù)貢r間6月25日,美國航空航天局主管空間站事務的助理行政官馬克說:“我們并不需要空間站的全部空間來做和試驗相關的研究,所以空間站有很大一部分地方是空閑的,因此,在我們的建設計劃完成之后,可以將部分空間提供給其它科研機構和私人公司使用。”
目前,美國航空航天局正在與世界幾個國家的政府以及私人機構商討此事,特別是一些著名的國家健康研究院和私人商務機構,它們很可能想在位于地球220英里(約合354公里)的高度來進行相應的太空試驗。
在過去兩年的時間里,國際空間站內的科學試驗和研究大多是關于讓宇航員重返月球以及載人飛往火星的。
***運輸系統(tǒng)最關鍵
美國考慮將國際空間站美國段的一部分對外開放,而且是免費開放使用。不過,馬克表示,在這個對外開放空間站計劃中,與國際空間站保持聯(lián)系的運輸系統(tǒng)是最重要、最關鍵的因素。
2010年以后,美國航空航天局的航天飛機計劃停止使用,此后向空間站運送人員和種種物資的重任就要落在新的航天飛行器如宇宙飛船身上。
所以,這一計劃的成功也取決于私人公司能否建造出合適的太空船來代替航天飛機。目前,美國航空航天局已經(jīng)資助兩家私人公司5億美元,來幫助他們建造太空船,與此同時,航空航天局也與其它公司簽訂了有關的協(xié)議。
據(jù)悉,國際空間站預計2010年全部建設完畢,在這之后每年將需要花費15億美元來維護其正常運行。
***空間站的建設及其壽命
國際空間站是全球航天史上第一次由多國合作建造的最大空間工程,它以美國、俄羅斯為首,還有加拿大、日本以及歐洲國家等16個國家共同參與建設。國際空間站于1994年開始籌備,1998年正式啟動,此后一直都在不斷建設中。
國際空間站的第一部分結構于1998年發(fā)射升空,從2000年開始,陸續(xù)有俄羅斯、美國以及歐洲宇航員長期在這里居住并進行科研和考察,預計到2009年,空間站的“常駐人口”將有望從3人擴充到6人。
在國際空間站的建設過程中,美國主要以航天飛機為運載工具建設空間站,俄羅斯則主要用飛船向空間站運送人員和物資。
按照計劃,建成后的國際空間站可以成為一個“太空城”,它是人類在太空中長期逗留的一個平臺,可以同時容納多名宇航員在此處居住和從事考察活動。
國際空間站的設計壽命預計為10到15年,這樣從最初升空算起,至少可以“服役”到2015年。但是現(xiàn)在,一些相關的管理人員相信,國際空間站的壽命最長可以持續(xù)到2022年。
國際空間站的建造,意味著人類共同探索和開發(fā)宇宙空間時代的到來。科學家指出,完善的國際空間站將成為新型能源、運輸技術、自動化技術和下一代傳感器技術的測試基地,它的建設將推動流體力學、燃燒、生命支持系統(tǒng)、反輻射危害等研究的發(fā)展,對未來的太空探索產(chǎn)生重要影響。
(張春燕)
(編輯:夏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