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2005年,Google地圖剛“面世”時,用戶滿懷喜悅地敲入家庭住址,急切地瀏覽自己房子或公寓的衛星圖片。現在,用戶開始用自己的照片和建筑物的三維數字復制品升級Google地圖。某一天,用戶可能在Google地圖的某條街道上溜達,遇見某人聊聊天。
發展銳不可當
這種歷史性的相遇可能還要幾年,但也并非癡人說夢。Google、“虛擬世界”第二人生(SecondLife)的創造者林登實驗室(LindenLab)、IBM以及其他公司躍躍欲試,正準備向這一領域進發。到時候,用戶能夠使用自創的“愛娃她”(avatar,網上的虛擬活動人像)在“虛擬世界”生活。
現實生活中,用戶可能被工作“釘”住脫不開身,但在“虛擬世界”中,“第二人生”的用戶能進入購物中心的虛擬世界。當用戶經過某個虛擬牛仔褲商店,根據用戶身材比例設計的“愛娃她”會試穿牛仔褲并向同伴展示,然后,用戶可能在線購買該衣服或以后去真實商店購買,無論哪種方式,用戶都能夠享受到足不出戶的樂趣。用戶也能買票參加某網站的棒球比賽,在“虛擬世界”的體育館遇見某個朋友,一起觀看比賽,當然,票價比真實世界低。
“第二人生”目前擁有850萬會員,它利用三維圖像技術創造了虛擬世界,任何人只要創建自己的“愛娃她”,就能徜徉于其中,在那里同別人的“愛娃她”聊天、看戲、買賣商品等。在那里,用戶被稱為“居民”。“第二人生”擁有自己的貨幣———林登幣(theLinden),并與美元實行兌換(300∶1)。目前美國數家知名銀行提供兌換服務。林登實驗室也出售“土地”盈利,而購買者對自己的領地擁有物權,可以將土地作為家、商店或市場。
由于“第二人生”人氣急增,索尼、寶馬等公司也在那里“攻城掠地”。瑞典等國政府還在“第二人生”里開設了虛擬大使館。
“虛擬世界”里的“真人秀”
什么是“虛擬世界”的“第二人生”?目前,研究人員眾說紛紜。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以計算機擬態環境為基礎,用戶以“愛娃她”為載體,棲息、生活、交流的網絡世界,真實的人虛幻地存在,在網站和真實世界中自由穿行。
據甘特納研究中心估計,到2011年時,80%%的互聯網用戶和大多數公司將用“愛娃她”進行在線工作和游戲。
還有難題一籮筐
實現這樣的美妙前景還需要克服巨大的技術障礙。計算機界面要采用3D畫面,并且虛擬互動要合乎用戶本能。用戶通過超級鏈接沖浪的時候,靜態的網頁文件要變為動態的頁面,就如真實世界中變換的時空場景一樣。
其次,各大公司能否相互妥協,制定統一3D網絡標準?現在,“第二人生”、There.com和其他虛擬世界之間戰斗正酣。如果沒有統一標準,某個消費者創造的“愛娃她”從“第二人生”中的美國服裝商店溜達到舊金山富國銀行獨立的虛擬銀行時,可能會吃“閉門羹”。
開放代碼也成為各大公司關注的焦點。大公司正嘗試對所有程序員開放代碼,以使得整個互聯網變成相互關聯的虛擬世界的“銀河”。林登實驗室的首席技術官科里?翁達瑞卡稱,他們計劃在今后1—2年內向其用戶開放軟件代碼,以使開發人員能修改代碼創建自己的第二生活社區,同某個商店或虛擬世界中別的站點互動。但是該公司仍沒有確定是否將代碼變成標準。
MultiverseNetwork公司開發了一些“愛娃她”,能夠從一個虛擬世界轉到另一個世界。該公司開放軟件工具以便用戶能自由地建立自己的虛擬世界,現在已經有超過200個虛擬世界了。但是,用戶需要使用該公司的“世界瀏覽器”,而且只能在Multiverse軟件工具創造的虛擬世界里沖浪。如果這些虛擬世界獲得在線銷售的利潤,該公司能夠從中分得10%%。
站點之間的“對話”也是一個問題,將“愛娃她”從一個網站拖到另一網站這樣簡單的事都需要不同站點的后端技術使站點能協調交流。可移植的“愛娃她”也提出法律問題。最根本的問題是,誰是它的“母親”,用戶還是提供站點平臺的公司?
亦真亦幻的誘惑
Google的產品經理皮特?伯克說,今天,用戶在獨立的聊天室和博客上熱情閑聊、討論;明天,他們可能將討論拉到虛擬的街道。林登實驗室也躊躇滿志地宣稱:“第二人生”將在未來10年成為互聯網的“霸主”。
電影大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著名影片《維洛尼卡的雙重生活》講述兩個長相一模一樣的女子分別在法國和波蘭的生活,影片充滿了對超凡的想象和對玄妙命運的透徹領悟。
今天,科技也使人類能在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中過上雙重生活。用戶和自己的“愛娃她”,穿梭于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彼此分工合作,享受別樣生活。
這樣的設想充滿了想象和誘惑。而推動科技進步的正是人類永無止境的想像力。目前的虛擬世界還只是星星之火,但或許某一天,互聯網建造的“虛擬世界”將會真實地橫亙在我們面前。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夏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