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最新研究稱,俄羅斯科爾亞克山脈發現的準晶體可能來自太空。
據美國《大眾科學》雜志1月3日報道,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表示,在俄羅斯科爾亞克山脈發現的準晶體可能來自外太空。
研究人員指出,首先,在對這些天然準晶體進行質譜分析(MS)后,發現其中含有地球上的礦物質中所不可能生成的氧同位素組成。其次,這些天然準晶體中還含有只能在極端條件下才會產生的二氧化硅,這些極端條件包括地幔中存在的高壓或流星落地時所產生的沖擊力。
早在20世紀80年代,以色列科學家丹尼爾·舍特曼首次提出準晶體這一概念。當時,準晶體這種違反自然定律的結構立即遭到眾多業內研究人員的質疑。不過,舍特曼的發現最終獲得認可,并于2011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2009年,一組意大利研究人員在俄羅斯東部山區中獲取的礦物質樣本中發現了天然準晶體,打破了之前準晶體只能在實驗室中制成,而不可能天然生成的認識。不過,準晶體的具體生成過程仍不為人知。
準晶體是一種介于晶體和非晶體之間的固體。準晶體具有完全有序的結構,然而又不具有晶體所應有的平移對稱性,因而可以具有晶體所不允許的宏觀對稱性。?
(來源:中國日報網?信蓮?編輯:劉純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