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在旅游過的幾十個國家中,緬甸是最與眾不同的。
在仰光飛機場外面排了一溜私家車拉客,大部分是日本的淘汰車。機場到仰光市最繁華處開了大約四十分鐘。沿途都是樹木成片的樹林,散落著一些歐式小樓。由于慣性思維,我一個勁問司機,仰光到了沒有?司機永遠都是笑嘻嘻地說:“YES!YES!YES!”我一開始以為他英語不好,沒有聽明白我在說什么,半個小時以后開始懷疑是否上了黑車,這個五大三粗黑黑的男人,不會是企圖把我拉到荒郊野嶺打劫吧?后悔不該為了貪圖便宜而沒有坐國營出租車。正在考慮是否在人多的地方棄車而逃呢,車剛好開到了一條人稍微多點的街道,類似中國小縣城主干路那種,司機忽然把車停下,很驕傲地向我宣布,我們到達了仰光的心臟、最繁華的商業區——蘇立佛塔。
就這樣,我開始了在緬甸的旅行,幾乎每一分鐘都有驚奇的發現。
緬甸幾乎沒有什么高樓,在最大的城市仰光,見過最高的樓只有不超過二十層,而且數量少過北京的四合院。除了仰光和曼德勒,沒有城市有路名,他們所謂的城市,其實就是市場。一切都以市場為依存。你要問路,一般人都會回答你在市場的什么什么位置。他們的第三大城市位于南部,由兩個市場組成,市場的大小代表著這個城市的規模。
緬甸基本上是以村莊為單位的社會結構。村莊里有診所有學校有小賣部還有廟,一般緬甸人的需求都能就地在村莊里得到滿足。
在緬甸旅行,最頭疼的經歷是上網。除了仰光和曼德勒,一般一個城市里只有一家網吧。而當地人根本不明白網吧是什么,大多數緬甸人也不會說英語。所以要通過問路找到網吧,幾乎是沒有可能的。我一般都是問旅館老板,他們給我畫個地圖,還用緬甸語寫上我要去的地方,這樣如果我迷路,把那小本本掏出來示人就可以了。在緬甸上網之痛苦,是空前的。首先是緬甸經常性的停電。往往好不容易在市場的一個角落找到了只有兩臺電腦的所謂網吧,而且都在還空著!剛要坐下,老板過來很習以為常地說停電了。一般來說白天幾乎都停電,只有晚上才有幾個小時電。好不容易在晚上有電的時候排隊等到一臺電腦,折磨才算正式開始。在緬甸,所有的免費郵箱都是被政府屏蔽的。好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生存智慧,因此就第一次見識了一個叫“YOUR FREEDOM”的軟件。軟件很形象地做成一扇監獄的門,連接后這扇門會慢慢地打開,YAHOO什么的就可以打開了。只是速度之慢,估計會遭到蝸牛的恥笑。一般來說,收發一封郵件需要半個小時時間——如果中間不發生忽然停電、死機(在緬甸幾乎所有電器都像是二手淘汰貨)、老板突然決定要去看朋友而關門等等常見意外。
緬甸幾乎沒有什么像樣的飯館。一般吃飯都在街邊的小攤上吃,最常見一種拌面。攤主用同一只手在那里拌著涼面和接錢找錢。我看很多緬甸人在那兒吃,結果掙扎了兩天終于也吃了一碗。好吃真是好吃,便宜也真是便宜(合人民幣一塊三毛錢一大碗),可臟也真夠臟的。
也有在室內的飯館,那簡直就是一個社區活動中心。一架破彩電可能是全村所有人的娛樂寄托,在北部靠近中國的地方還能收到中國的電視,于是我猛然間在一個外國鄉下聽到中央電視臺的晚間新聞,而那些不懂中文的緬甸村民還津津有味地看得全神貫注。
緬甸的沙灘是我見過的最美麗的,水非常非常干凈,沙子細膩,一望無垠的沙灘那是真的一望無人的。緬甸人幾乎不旅游。除了佛塔和廟里能看到一些緬甸人之外,但凡自然風光處就幾乎都是外國游客。而外國游客選擇緬甸的寥寥無幾,因此對于習慣了東西方日益擁擠海灘和景點的我來說,這里的沙灘幾乎是天堂。不過由于沒有游客,這些美麗海灘是沒有旅店的。要想在海邊過夜只有自帶帳篷睡袋。
由于是佛教國家,這里的民風非常淳樸,他們的雞鴨豬牛都是隨便放養的。緬甸的雞都很瘦小,但是絕對精干。走在緬甸的村莊里,隨時可以遇到會飛的雞,輕輕一躍就上了樹。搞得我在緬甸后來都不忍心吃雞了。至今仍然記得剛到仰光在一個當地人家里住,他們在市場上買了一只雞,在做的時候我還以為是肉鴿。結果吃到了很久以來最美味的雞。倒不是烹調技術有何高明之處,而是原料好。后來才知道,能飛的雞,能不好吃嗎!
走過那么些國家地區,如果把西歐比做一個徐娘半老的優雅貴婦,美國則是一個毛毛躁躁乳臭未干的小伙子,那么,緬甸就像一個停留在時間長河中的化石人。
(來源: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 特約撰稿人:鄔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