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周該不該廢除?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史上最牛的旅行者,我認為是在《世說新語》里。一位老兄,忽然想念遠方的朋友。于是即刻動身,行船走馬,奔波勞碌,跑了不知道幾百里路。眼看就要到朋友家了,這位老兄沉吟了一會兒,讓船夫掉轉船頭,說:回去。人家問了,您老跑這一趟是為什么呀?到朋友家坐坐不成嗎?這位老兄說:乘興而來,盡興而返。意思是說,旅行的樂趣,就在于它的“無目的”,或者說是“無功利目的”。
要是大老遠的跑去,專為探親訪友,那便俗了。跑這一趟,不過是為了“跑”本身,圖的就是高興二字。
古人的風范,現在的人是不好學了。你總不能半夜三更睡不著覺,忽然來了興致,要去遠方,然后就急忙買機票吧?因為你還得乖乖地去上班,,憋著自己的興致,等啊等,一直等到“五·一”、“十·一”,或者是春節。
于是在那以黃金命名的七天中,無數憋壞了的中國人,黑壓壓一片,噴涌而出,奔向那千山萬水。這樣的陣勢,古人是不能比的,千百萬人擠成一團,乘興而去,很可能立刻就演變成了敗興而難返。
所以關于黃金周的旅行生活,我們聽到最多的,倒都是抱怨——抱怨旅途中種種的不方便、不如意、不適應。黃金周之后,朋友們坐在一起,通常會在熱烈地交流過他們的抱怨之后,突然反?。杭热挥羞@么多的不便,那我們一年一度或者一年兩、三度的折騰,到底是為了啥呢?
我認為其中的重要樂趣,就在于這嘈雜鼎沸的七天中的那些不方便和不如意。從某中意義上說,這種不如意不方便,并非我們日常生活所固有,而是我們花錢找了的——當然,這種不如意因此也被放大了。
比如我的一位朋友,氣急敗壞地訴說,她去的那片荒野,沒地方洗澡。更加難以忍受的是,如廁時,腳底下是一丈多深的豬圈,她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最痛苦的是,一想到下面有無數睜大的雙眼,豬的,就恨不得落荒而逃。
但是想想看,浴缸、馬桶,甚至寬帶,自己家里就現成,若是貪圖這個,何必跑到荒郊野外自討苦吃?
如果說有浴缸馬桶的生活如此平滑和正常,那么旅行的沖動,就如同生命中的“癢”——那是一點點向往,一點點好奇,甚至是對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點點“惡”。
在某個時刻,我們出發到遠方去,就像個賭氣離家的孩子,或者是一個秘密向往自由的小主婦。離開一個世界,在另一個世界的不同、生疏以及驚奇中尋找安慰。
這種行程必定是不同的,哪怕僅僅是短短的幾天,也使生活變得不重復,不平滑,當然也就不單調。然而,這種未知的、不重復的生活,必定是充滿各種小故障的,也正是這些小故障、小煩惱,止住了我們的“癢”。
乘興而去,盡興而歸。最終才會發現,自己終究還是滿意于或者習慣于現在的、屬于自己的生活。這或許是已經開始發“癢”黃金周最重要的意義。
(來源: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 特約撰稿人:俞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