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擔心基金業績會受影響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繼工銀瑞信投資總監江暉、長盛基金投資總監閔昱等離職之后,公募基金經理們再次涌動離職潮。據報道,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個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近期都出現基金經理離職的問題。
雖然今年以來頻頻出現的基金經理跳槽現象對基金業績的影響還沒有明顯表現出來,但不少基金持有人對此非常擔憂,“當初就是看基金經理才買了這只基金,現在基金經理說走就走了,我們該怎么辦?”而個別基金公司的高層也坦言,基金經理中途跳槽的確在短期內會帶來一些問題。
基金經理跳槽引發擔憂
自今年年初以來,公募基金的管理人隊伍開始變得不穩定,博時公司的前明星基金經理肖華、工銀瑞信投資總監江暉、交銀施羅德投資總監李旭利等先后離職。自原上投摩根成長先鋒基金經理唐健案東窗事發后,基金經理的隊伍進一步松動,近期又有多位基金經理有意投奔私募基金公司等機構。
雖然基金公司都號稱對旗下基金是團隊管理,基金表現與單個基金經理的能力關系不大,但不少投資者還是沖著基金經理的個人魅力買基金的,這在開放式基金中表現的特別明顯。“我就是沖著王貴文才買了嘉實主題基金,現在聽說他也要走了,非常擔心,正在考慮要不要贖回。”投資者胡小姐表示。
記者了解到,一些業績一貫表現較好的基金經理都有較好的形象,不管基金公司愿意與否,他們在投資者心中已經樹立起明星基金經理的形象。因此,一旦基金經理變動,投資者難免要做出防守性的選擇。
團隊穩定性或影響業績
盡管多家基金公司的高層都出面表示,基金經理的變動不影響旗下基金的業績表現,但也有個別基金公司高層坦言,設計某一基金產品的時候往往會考慮到要配合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如果基金經理中途變動,基金經理的風格可能也會有所改變,而有些投資者可能就習慣前基金經理的風格,而不認可新任基金經理的風格。另外,一些投資者對太年輕的基金經理也容易產生不信任感,擔心他們閱歷不夠,對市場認識不足。特別是明星基金經理變動很可能導致基金規模發生較大波動。而規模的不穩定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到基金的表現。
今年以來這種情況并不少見。據悉,某明星基金經理一度被傳出要跳槽的消息,該基金的規模因此出現較大波動,而實際上他當時在國外學習考察。但為應付贖回,他不得不遙控賣掉一些好股票。據悉,一直到他通過視頻親自澄清后基金規模才逐漸穩定下來。
如何回避基金經理變動風險?
對投資者而言,回避基金經理變動的風險途徑并不多。保守的方法是選擇指數基金、ETF基金。這些基金跟蹤特定指數,對基金經理要求不算太高。
不過,指數基金往往取得的只是市場的平均收益,如果想有獲得超額收益的機會,還是要選擇主動投資的基金。要回避基金經理變動風險,則要先選好基金公司,可以考慮從三個方面來選擇。
一是選擇那些研究力量非常強而不是僅靠買研究報告的基金公司,因為基金經理脫離這樣龐大的后臺支持就很難有出色表現,這類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整體表現也會較均衡。
其次,選擇管理規范的基金公司。基金公司的管理理念會滲透到投資的各個環節中并最終影響投資成果。那些從研究到投資有一套嚴格風險控制流程的基金公司,基金經理的“個人貢獻”也會有所弱化。
最后,選擇基金經理儲備較多的公司。目前投資者對基金經理離職的擔心主要是源于對優秀基金經理短缺,如果基金公司人才儲備較為充足,或者可以迅速挖到優秀的新基金經理,則投資者的擔心也會消弭。
(來源:金羊網-新快報 記者 吳譚 實習生 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