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CPI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
)的英文縮寫,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變動的統計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依據。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CPI是同比指標而不是環比指標,也就是說物價漲幅是相對于上年同期的而不是上月的。
一般而言,3%以上的CPI被視為輕度通貨膨脹,因此近幾年來被我國央行當作一個警戒線,以決定是否采取相應的貨幣政策。我國的月度CPI數據一般在下月中旬公布,如涉及到季度末則略遲幾天。
從近幾月數據看,3-5月當月的CPI分別為3.3%、3%和3.4%,存在較為明顯的上升趨勢,因此6月份CPI再度走高當在情理之中。
由于今年3月和5月已分別兩次加息,不僅其時間間隔短于歷次連續加息,其效果也有待觀察,因此5月份物價數據出臺后央行暫未宣布加息。我們認為,近期是否會再度加息取決于管理層對于經濟形勢的判斷,即是否存在經濟增長由偏快走向偏熱的隱憂。此外,物價上漲是否能夠持續也需要具體分析。例如,豬肉價格的上漲會由于產銷結構的變化發生轉變,提出食品因素的核心CPI走勢如何,等等。不過,我們傾向于認為有必要實施包括利率政策調整在內的適度宏觀調控,以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宏觀調控固然會影響企業利潤增速,目前看盡管1-5月份工業企業利潤保持快速增長,但可以預計上市公司中報利潤增速將顯著低于1季度。如果宏觀調控力度較大,則對上市公司總體利潤會產生進一步負面效應,但對個別行業需具體分析,如加息有助于保險公司投資收益率抬升,也會促進人民幣升值從而使得外幣負債比例高的航空等行業受益,而利率結構的調整對不同銀行的凈息差產生的影響也不盡相同。目前看股市的調整已經部分反映了對經濟調控的預期,但也不排除政策的短暫沖擊。長期看,宏觀政策干預不會影響好企業的價值,這也是基金作為價值投資者得以從容應對政策變化的信心所在。(中歐基金)
(作者供本網獨家使用,未經許可禁止轉載)